八旗
- 拼音bā qí
- 注音ㄅㄚ ㄑ一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八旗[ bā qí ]
⒈ ?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,以旗為號,分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旗。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。八旗人的后代稱八旗子弟,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國而自己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。
英the “Eight Banner”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;
引證解釋
⒈ ?清 代滿族戶口以軍籍編制,分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旗。正白、正黃、鑲黃為上三旗(亦稱內府三旗),隸屬親軍,其余五旗為下五旗。 清 初將歸附之蒙古、漢人,又編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。八旗官員平時管民政,戰(zhàn)時任將領。旗民軍籍為世襲。參閱《清文獻通考·兵一》、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八旗之制》。
⒉ ?對 清 軍和滿族的稱呼。
引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太宗伐明》:“帝率八旗勁旅抵 燕,圍之匝月。”
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頒行詔書》:“誓屠八旗,以安九有。”
蕭紅 《小城三月》:“她們是八旗人,也就是滿人?!?/span>
國語辭典
八旗[ bā qí ]
⒈ ?滿清時戶口的編制,以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種來區(qū)別,分為滿洲八旗、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。
引清·瞿蛻園《歷代職官簡釋·八旗都統(tǒng)》:「八旗次序,以鑲黃、正黃、正白為上三旗,其余為下五旗。行軍或行獵,則以鑲黃、正白、鑲白、正藍為左翼,余為右翼?!?/span>
英語Eight Banners, military organization of Manchu later Jin dynasty 後金|后金[Hou4 Jin1] from c. 1600, subsequently of the Qing dynasty
法語Huit Bannières
八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內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八 | bā | 八 | 2畫 | 基本字義 八 b?。è浓冢?⒈ ?數(shù)名,七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捌”代):八面玲瓏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種基本圖形)。 異體字 捌 丷 漢英互譯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; all around, all sides |
八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八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