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內攘外
- 拼音ān nèi rǎng wài
- 注音ㄢ ㄋㄟˋ ㄖㄤˇ ㄨㄞˋ
- 繁體安內攘外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安內攘外[ ān nèi rǎng wài ]
⒈ ?漢張仲景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攘外之能。”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
引證解釋
⒈ ?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
引漢 張仲景 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攘外之能?!?br />《明史·文震孟傳》:“數年來,振綱肅紀者何事,推賢用能者何人,安內攘外者何道,富國強兵者何策?!?br />清 彭玉麟 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凡有關於安內攘外之説者,隨手筆録,積年累月成若干篇,皆時務切要之言。”
郭沫若 《豕蹄·賈長沙痛哭》:“你應該把他們領導起來,作安內攘外的工作?!?/span>
國語辭典
安內攘外[ ān nèi ráng wài ]
⒈ ?安定內部的叛亂,抵御外敵的侵凌。
例如:「當國家危急存亡之秋,理應安內攘外雙管齊下?!?/span>
安內攘外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外 | wài | 夕 | 5畫 | 基本字義 外 wài(ㄨㄞˋ) ⒈ ?與“內”、“里”相對:外邊。外因。里應( yìng )外合。外行( háng )。 ⒉ ?不是自己這方面的:外國。外路(同“外地”)。外族。外省。外星人。 ⒊ ?指“外國”:外域。外賓。外商。 ⒋ ?稱母親、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戚:外公。外婆。外甥。 ⒌ ?稱岳父母:外父。外姑(岳母)。 ⒍ ?稱丈夫:外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 ⒎ ?關系疏遠的:外人。 ⒏ ?對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:外號(綽號)。外史(指正史 |
攘 | rǎng | 扌 | 20畫 | 基本字義 攘 rǎng(ㄖㄤˇ) ⒈ ?侵奪,偷竊:攘羊(指暴露親人的過失,語出《論語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證之”)。攘奪。攘竊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 ⒉ ?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國侵略)。 ⒊ ?煩亂:攘攘(紛亂)。擾攘。 ⒋ ?捋:攘袂。攘臂。 異體字 讓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襄聲 English seize, take by force; repel |
內 | nèi nà | 冂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內 nèi(ㄋㄟˋ) ⒈ ?里面,與“外”相對:內部。內外。內定。內地。內閣。內行( háng )。內涵。 ⒉ ?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:內人。內親。內弟。 ⒊ ?親近:內君子而外小人。 其他字義 內 nà(ㄋㄚˋ) ⒈ ?古同“納”,收入;接受。 異體字 內 ? 漢英互譯 inner、inside、within 相關字詞 外 造字法 會意:從人、從冂 English inside |
安 | ān | 宀 | 6畫 | 基本字義 安 ān(ㄢ) ⒈ ?平靜,穩(wěn)定:安定。安心。安寧。安穩(wěn)。安閑。安身立命。安邦定國。 ⒉ ?使平靜,使安定(多指心情):安民。安慰。安撫。 ⒊ ?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:心安。安之若素(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?,F象像平常一樣對待,毫不在意)。 ⒋ ?沒有危險,不受威協(xié):平安。轉危為安。 ⒌ ?裝設:安置。安家立業(yè)。 ⒍ ?存著,懷著(某種念頭,多指不好的):他安的什么心? ⒎ ?疑問詞,哪里:安能如此? ⒏ ?姓。 異體字 |
安內攘外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安內攘外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