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耨達(dá)池
- 拼音ā nòu dá chí
- 注音ㄚ ㄋㄡˋ ㄉㄚˊ ㄔˊ
- 繁體阿耨達(dá)池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阿耨達(dá)池[ ā nòu dá chí ]
⒈ ?梵語Anavatapta的譯音。意譯為“無熱惱”。池名。唐代稱為無熱惱池。此池在五印度北,大雪山北香山南,二山之中。唐玄奘《〈大唐西域記〉序》作“阿那婆答多池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梵語Anavatapta的譯音。意譯為“無熱惱”。池名。 唐 代稱為 無熱惱池。此池在五 印度 北,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,二山之中。 唐 玄奘 《〈大唐西域記〉序》作“阿那婆答多池”。
引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·司馬遷班固言河出昆侖》:“佛書説…… 雪山 在 中天竺國 ;正當(dāng)南閻浮提之中,山最高頂有池,名 阿耨達(dá)池,池中有水,號八功德水,分派而出,遂有青黃赤白之異,今 黃河 蓋其一派也。”
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雙樹幻鈔中》:“寶山在 大雪山 北,上有 阿耨達(dá)池,東從??诹鞒?殑伽河,入東南海,南從象口流出 信度河,入西南海,西從馬口出 縛芻河,入西北海,北從獅子口出 從多河,入東北海,潛流地下出積石,為中國 河 源。按 河 源出 撤敦腦兒 阿耨達(dá)池,即 星宿海 也,浮屠氏言此非誕矣。”
明 唐順之 《雪詩和蘇韻》之十:“蔥嶺 未消 阿耨 水,珠林忽散鬘陀花。”
阿耨達(dá)池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耨 | nòu | 耒 | 16畫 | 基本字義 耨 nòu(ㄋㄡˋ) ⒈ ?古代鋤草的農(nóng)具。 ⒉ ?鋤草:深耕易耨。 異體字 ? 槈 鎒 造字法 形聲:從耒、辱聲 English hoe, rake; weed |
達(dá) | dá | 辶 | 6畫 | 基本字義 達(dá)(達(dá)) dá(ㄉㄚˊ) ⒈ ?通:四通八達(dá)。達(dá)德(通行天下的美德)。達(dá)人。達(dá)士(達(dá)人)。 ⒉ ?通曉:洞達(dá)。練達(dá)。 ⒊ ?遍,全面:達(dá)觀(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,不計個人的得失)。 ⒋ ?到:到達(dá)。抵達(dá)。通宵達(dá)旦。 ⒌ ?實(shí)現(xiàn):目的已達(dá)。 ⒍ ?傳出來:傳( chuán )達(dá)。轉(zhuǎn)( zhuǎn )達(dá)。 ⒎ ?得到顯要的地位:顯達(dá)。達(dá)官貴人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迏 迖 達(dá) ? 漢英互譯 express、extend、reach 造字法 形聲:從辶、大聲 English arrive at, reach; in |
池 | chí | 氵 | 6畫 | 基本字義 池 chí(ㄔˊ) ⒈ ?水塘,多指人工挖的:池子。水池。池魚之殃(喻因牽連而受到的災(zāi)禍。亦稱“池魚之禍”)。 ⒉ ?湖:池鹽(從咸水湖采取的鹽,成分和海鹽相同)。 ⒊ ?像水池的:浴池。花池。樂( yuè )池。舞池。 ⒋ ?護(hù)城河:城池。金城湯池。 ⒌ ?舊時指劇場中正廳前部:池座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沱 漢英互譯 pool、pond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也聲 English pool, pond; moat; cistern |
阿 | ā ē | 阝 | 7畫 | 基本字義 阿 ?。è冢?⒈ ?加在稱呼上的詞頭:阿大。阿爺。阿爹。阿羅漢。阿毛。阿婆。阿弟。阿姊。 其他字義 阿 ē(ㄜ) ⒈ ?迎合,偏袒:阿附。阿其所好。阿諛逢迎。 ⒉ ?凹曲處:山阿。 造字法 形聲:從阝、可聲 |
阿耨達(dá)池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阿耨達(dá)池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