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賜之師
- 拼音bài cì zhī shī
- 注音ㄅㄞˋ ㄘˋ ㄓ ㄕ
- 繁體拜賜之師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拜賜之師[ bài cì zhī shī ]
⒈ ?春秋時,秦晉殽之戰(zhàn),秦將孟明視被俘。獲釋時,孟謂晉君曰:“三年將拜君賜?!焙笕?,秦果然出兵伐晉復(fù)仇。又敗,晉人譏之為“拜賜之師”。見《左傳·文公二年》。后因以諷刺為復(fù)仇而又失敗的出兵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三年, 秦 果然出兵伐 晉 復(fù)仇。又敗, 晉 人譏之為“拜賜之師”。見《左傳·文公二年》。后因以諷刺為復(fù)仇而又失敗的出兵。后三年, 秦 果然出兵伐 晉 復(fù)仇。又敗, 晉 人譏之為“拜賜之師”。見《左傳·文公二年》。后因以諷刺為復(fù)仇而又失敗的出兵。
引春秋 時, 秦晉殽 之戰(zhàn), 秦 將 孟明視 被俘。獲釋時, 孟 謂 晉君 曰:“三年將拜君賜?!?/span>
拜賜之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?!薄?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師 | shī | 巾 | 6畫 | 基本字義 師(師) shī(ㄕ) ⒈ ?教人的人:老師。導(dǎo)師。師傅。師生。師徒。師德。良師益友。好( hào )為人師。 ⒉ ?擅長某種技術(shù)的人:工程師。醫(yī)師。技師。 ⒊ ?效法:師法古人。 ⒋ ?榜樣:師范。 ⒌ ?指由師徒或師生關(guān)系產(chǎn)生的:師母。師兄。師弟。師妹。 ⒍ ?對和尚或道士的尊稱:法師。禪師。 ⒎ ?軍隊:會師。出師。 ⒏ ?軍隊的編制單位,團或旅的上一級:師長。師座。 ⒐ ?一國的首都:京師。 ⒑ ?姓。 異體字 師 漢英互譯 divi |
賜 | cì | 貝 | 12畫 | 基本字義 賜(賜) cì(ㄘˋ) ⒈ ?給,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:賜予。賜死。賞賜。恩賜。 ⒉ ?敬辭:請賜教。希賜函。 ⒊ ?賞給的東西,給予的好處:厚賜。受賜良多。 異體字 賜 漢英互譯 obliged 造字法 形聲:從貝、易聲 English give, bestow favors; appoint |
拜 | bài | 手 | 9畫 | 基本字義 拜 bài(ㄅㄞˋ) ⒈ ?表示敬意的禮節(jié):拜手(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)。拜懺。禮拜?;匕?。 ⒉ ?恭敬地:拜托。拜謝。拜讀。拜別。拜謁(①拜見;②瞻仰陵墓、碑碣)。 ⒊ ?行禮祝賀:拜年。拜壽。 ⒋ ?用一定的禮節(jié)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,或結(jié)成某種關(guān)系:拜將( jiàng )。拜相( xiàng )。拜師。拜把子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拝 漢英互譯 do obeisance、make a courtesy call 造字法 會意:從兩手、從下 English do obeisance, bow, kowtow |
拜賜之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拜賜之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