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旄
- 拼音bái máo
- 注音ㄅㄞˊ ㄇㄠ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白旄[ bái máo ]
⒈ ?古代的一種軍旗。竿頭以牦牛尾為飾,用以指揮全軍。
⒉ ?喻出師征伐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的一種軍旗。竿頭以牦牛尾為飾,用以指揮全軍。
引《書·牧誓》:“王左杖黃鉞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《史記·衛(wèi)康叔世家》:“與太子白旄,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?!?br />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回:“次日筑臺三層,遍列五方旗幟,上建白旄黃鉞,兵符將印,請 紹 登壇?!?/span>
⒉ ?喻出師征伐。
引唐 白居易 《七德舞》詩:“白旄黃鉞定兩 京,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?!?br />明 無名氏 《智降秦叔寶》第一折:“某乃 李世民 是也,本貫 河 東 太原 人氏,父乃 唐公 李淵。自因 隋 朝亂政,天下縱橫,某十八歲同父起義,白旄黃鉞,平定兩京?!?/span>
國語辭典
白旄[ bái máo ]
⒈ ?古代一種軍旗。以牦牛尾置于竿首,用以指揮全軍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牧誓》:「王左杖黃鉞,右秉白旄以麾?!?/span>
白旄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旄 | máo mào | 方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旄 máo(ㄇㄠˊ) ⒈ ?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:“上將擁旄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軍行”。 其他字義 旄 mào(ㄇㄠˋ) ⒈ ?古同“?!?,年老。 異體字 嵍 耄 English a kind of ancient flag; old |
白 | bái | 白 | 5畫 | 基本字義 白 bái(ㄅㄞˊ) ⒈ ?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顏色:白色。白米。 ⒉ ?明亮:白晝。白日做夢。 ⒊ ?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 ⒋ ?純潔:一生清白。白璧無瑕。 ⒌ ?空的,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 ⒍ ?沒有成就的,沒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說。 ⒎ ?沒有付出代價的:白吃白喝。 ⒏ ?陳述:自白。道白(亦稱“說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 ⒐ ?與文言相對:白話文。 ⒑ ?告語:告白(對公眾的通知)。 ⒒ ?喪事:紅白喜事(婚事和喪事)。 |
白旄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白旄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