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頭
- 拼音bāo tóu
- 注音ㄅㄠ ㄊㄡˊ
- 繁體包頭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包頭[ bāo tóu ]
⒈ ?裹在頭上的裝束用品(多用于少數(shù)民族)。
例青包頭。
⒉ ?(包頭兒)附在鞋頭起保護(hù)作用的橡膠、皮革等。
例打包頭兒。
引證解釋
⒈ ?頭巾,包頭的布。
引《醒世恒言·陸五漢硬留合色鞋》:“可憐 壽兒 從不曾出門,今日事在無奈,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,鎖上大門,隨眾人望 杭州府 來?!?br />《天雨花》第十二回:“夫人忙與展去血痕,用包頭扎了。”
方志敏 《可愛的中國(guó)》:“另一個(gè)是二十馀歲的婦人,面色粗黑,頭上扎一塊青布包頭,似是從鄉(xiāng)下逃荒出來的樣子?!?/span>
⒉ ?借指包著頭巾的戰(zhàn)士。
引《太平天囯歌謠·牽驢帶馬當(dāng)包頭》:“牽驢帶馬當(dāng)包頭,吃穿二字不用愁?!?/span>
⒊ ?戲曲術(shù)語。戲曲中旦行腳色頭部化裝的總稱,包括貼片子、勒網(wǎng)子、梳頭、上頭面等。
⒋ ?戲曲術(shù)語。旦行腳色頭部飾物的總稱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當(dāng)下戲子吃了飯,一個(gè)個(gè)裝扮起來,都是簇新的包頭,極新鮮的褶子。”
⒌ ?戲曲術(shù)語。借指旦腳演員。
引清 蕊珠舊史 《京塵雜錄·夢(mèng)華瑣簿》:“俗呼旦角曰包頭。蓋昔年俱戴網(wǎng)子,故曰包頭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包頭[ bāo tóu ]
⒈ ?頭發(fā)上的包巾。
引《醒世恒言·卷一六·陸五漢硬留合色鞋》:「今日事在無奈,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,鎖上大門,隨由眾人望杭州府來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三〇回》:「一個(gè)個(gè)裝扮起來,都是簇新的包頭、鮮的褶子。」
⒉ ?俗稱包工的首領(lǐng)。
⒊ ?城市名。參見「包頭市」條。
⒋ ?縣名。參見「包頭縣」條。
英語Baotou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Inner Mongolia, turban, headband
德語Kopftuch, den Kopf umhüllen
法語Baotou
包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頭 | tóu tou | 大 | 5畫 | 基本字義 頭(頭) tóu(ㄊㄡˊ) ⒈ ?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(dòng)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:頭骨。頭腦。頭臉(①頭和臉;②指面貌;③指面子,體面)。頭角( jiǎo )(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)。 ⒉ ?指頭發(fā)或所留頭發(fā)的樣式:留頭。剃頭。 ⒊ ?物體的頂端:山頭。筆頭。兩頭尖。 ⒋ ?指事情的起點(diǎn)或端緒:從頭兒說起。頭緒。 ⒌ ?物體的殘余部分:布頭兒。 ⒍ ?以前,在前面的:頭三天。 ⒎ ?次序在前,第一:頭等。頭生。 ⒏ ?首領(lǐng):頭子。頭目。 ⒐ |
包 | bāo | 勹 | 5畫 | 基本字義 包 bāo(ㄅㄠ) ⒈ ?用紙、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:包裝。包餃子。 ⒉ ?包好了的東西:郵包。背( bèi )包。 ⒊ ?裝東西的袋:書包。皮包。 ⒋ ?容納在內(nèi),總括在一起:包括。包舉(總括)。包容。包涵。包羅萬象。無所不包。 ⒌ ?總攬,負(fù)全責(zé):包銷。包攬。 ⒍ ?保證:包賠。包在我身上。 ⒎ ?約定的,專用的:包飯。包工。 ⒏ ?圍:包圍。包剿。 ⒐ ?一種帶餡的蒸熟的面食:包子。糖包兒。 ⒑ ?身體上腫起的疙瘩:膿包。 |
包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包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