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春
- 拼音biān chūn
- 注音ㄅ一ㄢ ㄔㄨ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鞭春[ biān chūn ]
⒈ ?口:鞭打春牛以示迎春(舊時府、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,放在衙門前,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,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)。也稱“打春”
英the Beginning of Spring;
引證解釋
⒈ ?舊俗,州縣于立春日鞭打春牛,以祈豐年。也稱“打春”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立春》:“立春前一日, 開封 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。參見“鞭?!?。
引開封、祥符 兩縣,置春牛于府前,至日絶早,府僚打春,如方州儀。”
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立春》:“臨安 府亦鞭春開宴,而邸第饋遺,則多效內(nèi)庭焉?!?br />清 潘榮陛 《帝京歲時紀勝·進春》:“立春日,各省會府州縣衛(wèi)遵制鞭春?!?/span>
國語辭典
鞭春[ biān chūn ]
⒈ ?中國習俗于立春前一日,各地州縣官府鞭打春牛迎春,以祈求豐收。
引宋·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·卷六·立春》:「立春前一日,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?!?/span>
鞭春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春 | chūn | 日 | 9畫 | 基本字義 春 chūn(ㄔㄨㄣ) ⒈ ?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農(nóng)歷正月至三月)。春節(jié)。春色。春暉(春天的陽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婦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歲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,魯國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歷史或歷史著作;e.中國的歷史上的一個時代)。 ⒉ ?兩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懷春。 ⒊ ?生機:大地回春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? 旾 萅 漢英 |
鞭 | biān | 革 | 18畫 | 基本字義 鞭 biān(ㄅ一ㄢ) ⒈ ?驅(qū)使牲畜的用具,柔軟像繩子:鞭桿。鞭長莫及。 ⒉ ?用鞭子抽打:鞭打。鞭撲。鞭責。鞭策。 ⒊ ?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:教鞭。 ⒋ ?一種古代兵器,鐵制有節(jié),無鋒刃:鋼鞭。竹節(jié)鞭。 ⒌ ?編連成串的爆竹:鞭炮。小鞭。 異體字 鞕 漢英互譯 scourge 造字法 形聲:從革、便聲 English whip; whip; string of firecrackers |
鞭春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鞭春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