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牛
- 拼音biān niú
- 注音ㄅ一ㄢ ㄋ一ㄡ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鞭牛[ biān niú ]
⒈ ?舊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勸農(nóng)耕,州縣及農(nóng)民鞭打土牛,象征春耕開始,以示豐兆,謂之“鞭牛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舊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勸農(nóng)耕,州縣及農(nóng)民鞭打土牛,象征春耕開始,以示豐兆,謂之“鞭?!?。參見“鞭春”。
引唐 元稹 《生春》詩之七:“鞭??h門外,爭土蓋蠶叢。”
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立春》:“前一日, 臨安府 造進大春牛,設(shè)之 福寧殿 庭。及駕臨幸,內(nèi)宮皆用五色絲彩杖鞭牛?!?br />清 顧祿 《清嘉錄·正月·打春》:“立春日,太守集府堂,鞭牛碎之,謂之打春。農(nóng)民競以麻麥米豆拋打春牛,里胥以春毬相餽貽,預(yù)兆豐稔。”
國語辭典
鞭牛[ biān niú ]
⒈ ?中國習(xí)俗在立春前一日,各地州縣官府鞭打春牛迎春,以祈求豐收。
引唐·元稹〈生春詩〉二〇首之七:「鞭??h門外,爭土蓋蠶叢?!?/span>
鞭牛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牛 | niú | 牛 | 4畫 | 基本字義 牛 niú(ㄋ一ㄡˊ) ⒈ ?哺乳動物,趾端有蹄,頭上長一對角,是反芻類動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車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試(喻有很大的本領(lǐng)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黃。牛角。 ⒉ ?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 ⒊ ?喻固執(zhí)或驕傲:牛氣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牜 漢英互譯 cattle、moggy、moo-cow、ox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w, ox, bull; KangXi radical93 |
鞭 | biān | 革 | 18畫 | 基本字義 鞭 biān(ㄅ一ㄢ) ⒈ ?驅(qū)使牲畜的用具,柔軟像繩子:鞭桿。鞭長莫及。 ⒉ ?用鞭子抽打:鞭打。鞭撲。鞭責(zé)。鞭策。 ⒊ ?形狀細(xì)長類似鞭子的東西:教鞭。 ⒋ ?一種古代兵器,鐵制有節(jié),無鋒刃:鋼鞭。竹節(jié)鞭。 ⒌ ?編連成串的爆竹:鞭炮。小鞭。 異體字 鞕 漢英互譯 scourge 造字法 形聲:從革、便聲 English whip; whip; string of firecrackers |
鞭牛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鞭牛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