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正殿
- 拼音bì zhèng diàn
- 注音ㄅ一ˋ ㄓㄥˋ ㄉ一ㄢ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避正殿[ bì zhèng diàn ]
⒈ ?古代國家有災異急難之事,帝王避離正殿,表示自我貶責,以期消災彌難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國家有災異急難之事,帝王避離正殿,表示自我貶責,以期消災彌難。
引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:“今 卬 等又重逆無道,燒宗廟,鹵御物,朕甚痛之。朕素服避正殿,將軍其勸士大夫擊反虜。”
《后漢書·鍾離意傳》:“永平 三年夏旱,而大起北宮, 意 詣闕免冠上疏曰:‘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,憂念元元,降避正殿,躬自克責,而比日密云,遂無大潤,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邪?’”
《新唐書·姚璹傳》:“證圣 初,加秋官尚書。明堂火,后欲避正殿,應天變?!?br />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藝文二》:“熙寧 六年,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,上為徹膳,避正殿。”
亦稱“避正堂”、“避正寢”。 《漢書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太史曰:‘在此月也,日過分而未至,三辰有災,百官降物,君不舉,避移時’……降物,素服也;不舉,去樂也,避移時,避正堂,須時移災復也?!?br />《隋書·禮儀志三》:“隋 制,諸岳崩瀆竭,天子素服,避正寢,撤膳三日?!?br />《宋史·文苑傳四·蘇舜欽》:“陛下當降服、減膳、避正寢,責躬罪己,下哀痛之詔,罷非業(yè)之作,拯失職之民。”
宋 劉攽 《為馮參政久旱待罪表》:“陛下憂勤民瘼,寅畏天明,避正寢而不居,貶常珍而弗御?!?/span>
避正殿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作在進行中:他正在開會。 ⒍ ?兩者相對,好的、強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,與“副”相對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殿 | diàn | 殳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殿 diàn(ㄉ一ㄢˋ) ⒈ ?高大的房屋,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,或供奉神佛的地方:宮殿。寶殿。金鑾殿。殿堂。殿閣。殿上虎(喻敢諫之臣)。殿試。 ⒉ ?〔殿下〕對親王或太子的敬稱。 ⒊ ?在最后:殿后。殿軍。 異體字 壂 漢英互譯 palace、hall、temple、at the rear 造字法 形聲:右形左聲 English hall; palace; temple |
避 | bì | 辶 | 16畫 | 基本字義 避 bì(ㄅ一ˋ) ⒈ ?躲,設法躲開:避雨。避暑。避世。避諱。回避。避重就輕。避世絕俗。 ⒉ ?防止:避免。避孕。避嫌。避雷針。 異體字 辟 漢英互譯 avoid、prevent、shun 相關字詞 躲、就 造字法 形聲:從辶、辟聲 English avoid; turn aside; escape; hide |
避正殿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避正殿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