漕司
- 拼音cáo sī
- 注音ㄘㄠˊ ㄙ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漕司[ cáo sī ]
⒈ ?亦稱“漕運司”。
⒉ ?管理催征稅賦、出納錢糧、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。北宋稱轉(zhuǎn)運司,南宋稱漕司,元代稱漕運司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稱“漕運司”。管理催征稅賦、出納錢糧、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。 北宋 稱轉(zhuǎn)運司, 南宋 稱漕司, 元 代稱漕運司。
引宋 陳亮 《上孝宗皇帝第一書》:“財歸於漕司,而兵各歸於郡。”
《宋史·選舉志二》:“淳祐 元年, 淮 南諸州郡歲有兵禍,士子不得以時赴鄉(xiāng)試,且漕司分差試官,路梗不可徑達(dá)?!?br />元 危素 《元海運志》:“﹝ 至元 ﹞二十五年,內(nèi)外分置漕運司二。”
清 錢大昕 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·帥漕憲倉》:“帥、憲、倉一人而已,漕則一路或有兩三人,曰轉(zhuǎn)運使,曰轉(zhuǎn)運副使,曰轉(zhuǎn)運判官,皆漕司也。”
漕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司 | sī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司 sī(ㄙ) ⒈ ?主管,操作:司法。司機(jī)。司令。司南(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,為現(xiàn)在指南針的始祖)。司空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司徒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,后為丞相;b.復(fù)姓)。司馬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務(wù)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司寇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獄、糾察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 ⒉ ?官署名稱:人事司。 ⒊ ?視察:司日月之長短。 ⒋ ?姓。 |
漕 | cáo | 氵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漕 cáo(ㄘㄠˊ) ⒈ ?利用水道轉(zhuǎn)運糧食:漕運(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,供應(yīng)京城或接濟(jì)軍需)。漕糧。漕河。漕渠。漕船。 異體字 曹 漢英互譯 water transport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曹聲 English transport by water; canal transportation |
漕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漕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