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晡
- 拼音cháo bū
- 注音ㄔㄠˊ ㄅㄨ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朝晡[ cháo bū ]
⒈ ?朝時(辰時)至晡時(申時)。亦指朝時與晡時。
⒉ ?指一日兩餐之食。
引證解釋
⒈ ?朝時(辰時)至晡時(申時)。亦指朝時與晡時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費祎傳》“頃之,代 蔣琬 為尚書令” 裴松之 注引《祎別傳》:“常以朝晡聽事,其間接納賓客,飲食嬉戲,加之博弈,每盡人之歡,事亦不廢?!?br />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鑒 尋薨,時年七十一,帝朝晡哭于朝堂?!?br />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五》:“宮中當(dāng)臨者,朝晡各十五舉音,非朝晡臨時,禁無得哭?!?br />《舊唐書·歸崇敬傳》:“每朝晡二時請益,師亦二時居講堂,説釋道義?!?/span>
⒉ ?指一日兩餐之食。
引宋 郭彖 《睽車志》卷三:“懷掖間得小布囊,貯米三四升,適足給朝晡。”
《宋史·錢顗傳》:“后自 衢 徙 秀州,家貧母老,至丐貸新舊以給朝晡,而怡然無謫官之色。”
朝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朝 | zhāo cháo | 月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朝 zhāo(ㄓㄠ) ⒈ ?早晨:朝陽。朝暉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氣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復(fù)無常)。 ⒉ ?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 其他字義 朝 cháo(ㄔㄠˊ) ⒈ ?向著,對著:朝向。朝前。朝陽。坐北朝南。 ⒉ ?封建時代臣見君;亦指宗教徒的參拜:朝見。朝拜。朝圣。朝香。朝儀。 ⒊ ?封建時代帝王接見官吏,發(fā)號施令的地方,與“野”相對:朝廷。上朝。退朝。朝野。朝政。朝臣。朝議。朝房。 ⒋ ?稱一姓帝王世代相繼的統(tǒng) |
晡 | bū | 日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晡 bū(ㄅㄨ) ⒈ ?申時,即午后三點至五點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日、甫聲 English late afternoon |
朝晡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朝晡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