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珠
- 拼音cháo zhū
- 注音ㄔㄠˊ ㄓㄨ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朝珠[ cháo zhū ]
⒈ ?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。狀如念珠,計一百零八顆。珠用東珠(珍珠)、珊瑚、翡翠、琥珀、蜜蠟等制作,以明黃、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絳為飾,由項上垂掛于胸前。朝官,凡文官五品、武官四品以上,軍機處、侍衛(wèi)、禮部、國子監(jiān)、太常寺、光祿寺、鴻臚寺等所屬官,以及五品官命婦以上,才得掛用。根據(jù)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,用珠和絳色都有區(qū)別。其中東珠和明黃色絳只有皇帝、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。參閱《清文獻通考·王禮十七、十八》、《清會典·禮部四·儀制清吏司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清 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。狀如念珠,計一百零八顆。珠用東珠(珍珠)、珊瑚、翡翠、琥珀、蜜蠟等制作,以明黃、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絳為飾,由項上垂掛于胸前。朝官,凡文官五品、武官四品以上,軍機處、侍衛(wèi)、禮部、國子監(jiān)、太常寺、光祿寺、鴻臚寺等所屬官,以及五品官命婦以上,才得掛用。根據(jù)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,用珠和絳色都有區(qū)別。其中東珠和明黃色絳只有皇帝、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。參閱《清文獻通考·王禮十七、十八》、《清會典·禮部四·儀制清吏司》。
國語辭典
朝珠[ cháo zhū ]
⒈ ?清代官吏文職五品以上、武職四品以上、翰林及五品以上命婦,穿戴公服時所佩掛的串珠。狀如念珠,但形制較復雜。共計一百零八顆,其中包括四顆大珠,左右上下各一枚,前三后一,背后的大珠底下垂有一組玉飾,稱為「背云」。朝珠的兩邊附有三串更小的珠子,稱為「紀念」。根據(jù)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,朝珠所用的珠子和絳色都有區(qū)別。
引《文明小史·第一回》:「他來是便衣短打,我們這邊一個個都是補掛朝珠?!?/span>
英語court beads (derived from Buddhist prayer beads)?
朝珠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珠 | zhū | 王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珠 zhū(ㄓㄨ) ⒈ ?蛤蚌因沙粒竄入殼內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質,逐層包起來形成圓粒,乳白色或略帶黃色,有光澤,可做裝飾品,亦可入藥。稱“珍珠”(亦作“真珠”,簡稱“珠”):珠蚌。珠寶。珠花。夜明珠。珠璣(喻優(yōu)美的詞藻或詩文)。珠聯(lián)璧合(珍珠聯(lián)成串,美玉放在一起,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)。 ⒉ ?像珠子的東西:汗珠。淚珠。露珠。 漢英互譯 bead、pearl 造字法 形聲:從王、朱聲 English precious stone, gem, jewel, pe |
朝 | zhāo cháo | 月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朝 zhāo(ㄓㄠ) ⒈ ?早晨:朝陽。朝暉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氣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復無常)。 ⒉ ?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 其他字義 朝 cháo(ㄔㄠˊ) ⒈ ?向著,對著:朝向。朝前。朝陽。坐北朝南。 ⒉ ?封建時代臣見君;亦指宗教徒的參拜:朝見。朝拜。朝圣。朝香。朝儀。 ⒊ ?封建時代帝王接見官吏,發(fā)號施令的地方,與“野”相對:朝廷。上朝。退朝。朝野。朝政。朝臣。朝議。朝房。 ⒋ ?稱一姓帝王世代相繼的統(tǒng) |
朝珠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朝珠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