檉柳
- 拼音chēng liǔ
- 注音ㄔㄥ ㄌ一ㄡˇ
- 繁體檉柳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檉柳[ chēng liǔ ]
⒈ ?又稱“觀音柳”、“三春柳”。檉柳科。枝條柔弱,多下垂。葉小,鱗形。夏季開淡紅色小花。生長于中國黃河和長江流域。是鹽土地區(qū)重要造林樹種,又可栽培供觀賞。枝干可編籃和筐。
引證解釋
⒈ ?木名。也稱觀音柳、西河柳、三春柳、紅柳等。落葉小喬木,赤皮,枝細長,多下垂。分布于我國 黃河、長江 流域以及 廣東、廣西、云南 等地平原、沙地及鹽堿地。枝干可編制籮筐,嫩枝和葉可入藥,性平味甘咸,能透發(fā)痧疹。參閱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二·檉柳》。
引《漢書·西域傳上·鄯善國》:“國出玉,多葭葦,檉柳、胡桐、白草?!?br />《新唐書·吐蕃傳下》:“河之西南,地如砥,原野秀沃,夾河多檉柳?!?/span>
國語辭典
檉柳[ chēng liǔ ]
⒈ ?植物名。檉柳科檉柳屬,落葉喬木。高約四公尺,枝條纖弱下垂。葉狹長,披針形如鱗片狀,呈淺藍綠色。夏秋兩季開粉紅色花,有時一年可開三次,故又名「三春柳」。種子有絲狀毛,能適應堿性土壤,河岸濕地或高原旱地都能生長,也稱為「河柳」、「旱柳」。因狀如人形,又名「人柳」。
檉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柳 | liǔ | 木 | 9畫 | 基本字義 柳 liǔ(ㄌ一ㄡˇ) ⒈ ?落葉喬木或灌木,枝柔韌,葉狹長,春天開黃綠色花,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,成熟后隨風飛散,種類很多,有“垂柳”、“河柳”、“杞柳”等:柳條。柳絮。柳暗花明。 ⒉ ?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栁 桺 橮 桞 漢英互譯 willow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willow tree; pleasure |
檉 | chēng | 木 | 9畫 | 基本字義 檉(檉) chēng(ㄔㄥ) ⒈ ?〔檉柳〕落葉灌木,老枝紅色,葉像鱗片,花淡紅色,有時一年開花三次,結蒴果。全樹耐堿抗旱,適于造防沙林。亦稱“三春柳”、“紅柳”。 ⒉ ?(檉) 異體字 檉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圣聲 English type of willow; tamarisk |
檉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檉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