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橋兵變
- 拼音chén qiáo bīng biàn
- 注音ㄔㄣˊ ㄑ一ㄠˊ ㄅ一ㄥ ㄅ一ㄢˋ
- 繁體陳橋兵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陳橋兵變[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]
⒈ ?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。公元960年,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(lián)合南侵,率軍出大梁(今河南開封),至陳橋驛(今開封東北),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,擁立他為帝。趙匡胤即回師大梁,逼后周皇帝讓位,建立宋朝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周 顯德 七年(公元960年), 北漢 勾結(jié) 契丹 入寇, 趙匡胤 出師御之,兵次 陳橋驛,在 趙普、石守信 等策劃下,發(fā)動兵變,擁立 趙匡胤 即帝位,改國號為 宋。史稱“陳橋兵變”。參閱《宋史·太祖紀一》。
引《龍圖耳錄》第一回:“且説 宋 朝,自 陳橋 兵變,眾將立 太祖 為君,江山一統(tǒng),累代相傳,至 太宗、真宗,四海昇平,八方安靜,真是君正臣良,國泰民安?!?/span>
國語辭典
陳橋兵變[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]
⒈ ?宋太祖趙匡胤原任周世宗的殿前都檢點。后周恭帝二年,趙匡胤領禁軍行至陳橋驛,眾將擁之為帝,周亡,世稱陳橋兵變。見《宋史·卷一·太祖本紀一》。
引《大宋宣和遺事·元集》:「自陳橋兵變,柴皇讓位,在位十七年,天下太平?!?/span>
陳橋兵變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橋 | qiáo | 木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橋(橋) qiáo(ㄑ一ㄠˊ) ⒈ ?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:橋梁。橋墩。橋涵。橋頭堡。吊橋。棧橋。引橋。立交橋。 ⒉ ?形狀如橋梁的:心臟搭橋手術(shù)。 ⒊ ?古同“喬”,高。 ⒋ ?古同“矯”,正,整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橋 槗 漢英互譯 bridge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喬聲 English bridge; beam, crosspiece |
陳 | chén | 阝 | 7畫 | 基本字義 陳(陳) chén(ㄔㄣˊ) ⒈ ?排列,擺設:陳列。陳兵。 ⒉ ?述說:陳述。陳情。詳陳。陳訴。陳說。 ⒊ ?舊的,時間久的:陳舊。陳腐。陳醋。推陳出新。陳陳相因。陳跡。陳皮。 ⒋ ?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。 ⒌ ?中國朝代名,南朝最末的王朝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陳 迧 軙 敶 漢英互譯 lay out、old、stale 相關(guān)字詞 舊、新、鮮 造字法 原為形聲 |
兵 | bīng | 八 | 7畫 | 基本字義 兵 bīng(ㄅ一ㄥ) ⒈ ?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沒有沾血,指不經(jīng)過戰(zhàn)斗而取得勝利)。 ⒉ ?戰(zhàn)士,軍隊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見(指武裝沖突)。 ⒊ ?與軍事或戰(zhàn)爭有關(guān)事物的統(tǒng)稱:兵法。兵家。兵機。兵釁(戰(zhàn)爭的爭端)。兵書。兵諫(進諫時以武力要挾,迫使必從)。兵荒馬亂。兵貴神速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rms、soldiers 相關(guān)字詞 卒 造字法 會意:從丘、從八 English soldier, troops |
變 | biàn | 又 | 8畫 | 基本字義 變(變) biàn(ㄅ一ㄢˋ) ⒈ ?性質(zhì)狀態(tài)或情形和以前不同,更改:變調(diào)。變動。變法。變?yōu)?。變革。變更。變通(把原定的辦法略加改動以適應事實的需要)。變本加厲。變幻無常。 異體字 變 変 ? ? 漢英互譯 become、change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change, transform, alter; rebel |
陳橋兵變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陳橋兵變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