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岸
- 拼音chì àn
- 注音ㄔˋ ㄢ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赤岸[ chì àn ]
⒈ ?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。
⒉ ?傳說中的地名。
⒊ ?山名。在江蘇六合東南。
⒋ ?山名。在四川新都南。
⒌ ?古水澤名。在陜西大荔西南,今湮。
引證解釋
⒈ ?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。
引《楚辭·東方朔<七諫·哀命>》:“哀高丘之赤岸兮,遂沒身而不反。”
王逸 注:“楚 有高丘之山,其岸峻嶮,赤而有光明。”
⒉ ?傳說中的地名。
引《文選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凌 赤岸,篲 扶桑,橫奔以雷行?!?br />李善 注:“此文勢似在遠方,非 廣陵 也?!?br />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越王無馀外傳》:“於是周行寓內(nèi),東造絶跡,西延 積石,南踰 赤岸,北過 寒谷。”
唐 杜甫 《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》:“赤岸 水與銀河通,中有云氣隨飛龍?!?/span>
⒊ ?山名。在 江蘇 六合 東南。
引《南齊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:“治 新亭 城壘未畢,賊前軍已至……自 新林 至 赤岸,大破之?!?br />宋 王象之 《輿地紀(jì)勝·淮南東路·真州》:“赤岸,其山巖與江岸數(shù)里土色皆赤。”
⒋ ?山名。在 四川 新都 南。
引《文選·郭璞<江賦>》:“﹝ 長江 ﹞源二分於 崌 崍,流九派乎 潯陽 ;鼓洪濤於 赤岸,淪餘波乎 柴桑?!?br />于光華 注引《大清一統(tǒng)志》:“赤岸山,在 成都府 新都縣 南一十七里, 中江 支流經(jīng)此。”
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地部二》:“后余道 江 右, 貴溪,弋陽 之山無不丹者,遠望之如霞焉。因思 楚 有 赤壁,越 有 赤城,蜀 有 赤岸,北塞外有 燕支山,想當(dāng)爾耳?!?/span>
⒌ ?古水澤名。在 陜西 大荔 西南,今湮。
引北周 庾信 《同州還》詩:“赤岸 繞新村, 青城 臨 綺門?!?br />倪璠 注:“《周書·宣帝紀(jì)》云:‘幸 同州,自 應(yīng)門 至於 赤岸澤,十里間幡旗相蔽?!?同州 有 赤岸澤 也?!?/span>
赤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赤 | chì | 赤 | 7畫 | 基本字義 赤 chì(ㄔˋ) ⒈ ?紅色,比朱色稍暗的顏色:赤血。赤字。 ⒉ ?真誠,忠誠:赤誠(極其真誠)。赤忱。赤子(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膽忠心。 ⒊ ?空無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 ⒋ ?裸露:赤腳(光腳)。 異體字 灻 烾 漢英互譯 bare、loyal、red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red; communist, 'red'; bare |
岸 | àn | 山 | 8畫 | 基本字義 岸 àn(ㄢˋ) ⒈ ?水邊的陸地:河岸。上岸。兩岸。 ⒉ ?高大:偉岸(魁偉,高直)。魁岸。 ⒊ ?高傲:岸忽(傲慢)。傲岸。 ⒋ ?頭飾高戴,前額外露:岸幘(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,表示態(tài)度灑脫,不拘束)。 ⒌ ?古同“犴”,鄉(xiāng)間牢獄。 異體字 ? 厈 垾 屽 堓 屵 漢英互譯 bank、shore 造字法 形聲:從山、干聲 English bank, shore; beach, coast |
赤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赤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