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伏符
- 拼音chì fú fú
- 注音ㄔˋ ㄈㄨˊ ㄈ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赤伏符[ chì fú fú ]
⒈ ?新莽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箓,謂劉秀上應天命,當繼漢統(tǒng)為帝。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。
引證解釋
⒈ ?新莽 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箓,謂 劉秀 上應天命,當繼 漢 統(tǒng)為帝。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。
引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“光武 先在 長安 時同舍生 彊華 自 關中 奉赤伏符,曰‘ 劉秀 發(fā)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龍鬭野,四七之際火為主’。羣臣因復奏曰:‘受命之符,人應為大,萬里合信,不議同情, 周 之白魚,曷足比焉?今上無天子,海內(nèi)淆亂,符瑞之應,昭然著聞,宜答天神,以塞羣望。’”
元 郭鈺 《早春試筆》詩:“喜聞諸將黃金印,共捧中朝赤伏符?!?br />清 趙翼 《秦望山》詩:“赤伏符終歸 漢 主,白駒場枉闢 周 京?!?/span>
國語辭典
赤伏符[ chì fú fú ]
⒈ ?一種讖文。漢時劉秀曾得赤伏符,占曰:「劉秀發(fā)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龍斗野,四七之際火為主?!挂詾榈锰烀谑墙璐似鹗?,推翻新莽,恢復漢朝。見《后漢書·卷一·光武帝紀上》。后泛稱帝王取得天下的符命。
引元·郭鈺〈早春試筆〉詩:「喜聞諸將黃金印,共捧中朝赤伏符?!?/span>
赤伏符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伏 | fú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伏 fú(ㄈㄨˊ) ⒈ ?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⒉ ?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⒊ ?屈服,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⒋ ?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伏虎。 ⒌ ?隱藏:伏兵。埋伏。 ⒍ ?農(nóng)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 相關字詞 起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犬 English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 |
符 | fú | 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符 fú(ㄈㄨˊ) ⒈ ?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(diào)兵將用的憑證:虎符。符信。符節(jié)。 ⒉ ?代表事物的標記、記號:符號。音符。 ⒊ ?相合:符合。言行相符。 ⒋ ?道士畫的驅(qū)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:符咒。護身符。 ⒌ ?古代稱祥瑞的征兆:符瑞。符應( yìng )(指天降“符瑞”,與人事相應)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苻 漢英互譯 accord with、symbol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付聲 English i.d. tag, tally, symbol, charm |
赤 | chì | 赤 | 7畫 | 基本字義 赤 chì(ㄔˋ) ⒈ ?紅色,比朱色稍暗的顏色:赤血。赤字。 ⒉ ?真誠,忠誠:赤誠(極其真誠)。赤忱。赤子(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膽忠心。 ⒊ ?空無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 ⒋ ?裸露:赤腳(光腳)。 異體字 灻 烾 漢英互譯 bare、loyal、red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red; communist, 'red'; bare |
赤伏符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赤伏符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