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聲筒
- 拼音chuán shēng tǒng
- 注音ㄔㄨㄢˊ ㄕㄥ ㄊㄨㄥˇ
- 繁體傳聲筒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傳聲筒[ chuán shēng tǒng ]
⒈ ?亦稱“傳話筒”。
⒉ ?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。
⒊ ?喻指只會(huì)傳達(dá)別人的話,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。
⒋ ?猶言小廣播,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稱“傳話筒”。
⒉ ?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。
引王西彥 《古屋》第三部七:“另一個(gè)大眼睛男孩子,雙手捧著傳聲筒?!?br />魏鋼焰 《寶地-寶人-寶事》:“乳河 兩岸傳話筒呼喊著,山坡上鑼鼓喧天?!?/span>
⒊ ?喻指只會(huì)傳達(dá)別人的話,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。
引巴金 《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》:“作傳聲筒,當(dāng)然比較保險(xiǎn),但是,你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?!?/span>
⒋ ?猶言小廣播,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。
引周而復(fù)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五:“‘你是筒搖間的傳聲筒’, 鐘佩文 不放過她,頂了她一句,說:‘你會(huì)不曉得!’”
國(guó)語辭典
傳聲筒[ chuán shēng tǒng ]
⒈ ?擴(kuò)大說話聲音時(shí)所用的圓錐形筒。
⒉ ?違背客觀的立場(chǎng),專為特定的對(duì)象作宣傳。
例如:「新聞媒體追求客觀、公正的報(bào)導(dǎo),而不應(yīng)淪為附和政權(quán)機(jī)構(gòu)的傳聲筒?!?/span>
傳聲筒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筒 | tǒng | 竹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筒 tǒng(ㄊㄨㄥˇ) ⒈ ?粗大的竹管。 ⒉ ?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:煙筒。郵筒。筆筒。 ⒊ ?衣服等的筒狀部分:袖筒兒。靴筒。筒裙。 異體字 筩 漢英互譯 a section of thick bamboo、canister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同聲 English thick piece of bamboo; pipe |
聲 | shēng | 士 | 7畫 | 基本字義 聲(聲) shēng(ㄕㄥ) ⒈ ?物體振動(dòng)時(shí)所產(chǎn)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:聲音。聲帶。 ⒉ ?消息,音訊:聲息。不通聲氣。 ⒊ ?說出來讓人知道,揚(yáng)言,宣稱:聲明。聲辯(公開辯白)。聲淚俱下。聲嘶力竭。 ⒋ ?名譽(yù):名聲。 ⒌ ?音樂歌舞:聲伎(女樂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聲色。 異體字 磬 聲 漢英互譯 make a sound、reputation、sound、tone、voice 造字法 形聲:從耳、聲殳聲 English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 |
傳 | chuán zhuàn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傳(傳) chuán(ㄔㄨㄢˊ) ⒈ ?轉(zhuǎn)( zhuǎn )授,遞:傳遞。傳輸。傳戒。傳統(tǒng)。言傳身教。 ⒉ ?推廣,散布:宣傳。流傳。傳名。傳奇(a.中國(guó)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;b.中國(guó)明、清兩代盛行的長(zhǎng)篇戲曲;c.指情節(jié)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的故事)。 其他字義 傳(傳) zhuàn(ㄓㄨㄢˋ) ⒈ ?解說經(jīng)義的文字:經(jīng)傳。《左傳》。 ⒉ ?記載某人一生事跡的文字:小傳。自傳。紀(jì)傳。傳記。傳略。樹碑立傳。 ⒊ ?以演述歷史和人物故事為中 |
傳聲筒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傳聲筒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