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龍湫
- 拼音dà lóng qiū
- 注音ㄉㄚˋ ㄌㄨㄥˊ ㄑ一ㄡ
- 繁體大龍湫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大龍湫[ dà lóng qiū ]
⒈ ?在浙江省雁蕩山馬鞍嶺西,是我國著名的大瀑布。水從高約190米的連云嶂凌空而下,白練飛瀉,極為壯觀。為雁蕩風(fēng)景三絕之一。也稱“龍湫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在 浙江省 雁蕩山 馬鞍嶺 西,是我國著名的大瀑布。水從高約190米的 連云嶂 凌空而下,白練飛瀉,極為壯觀。為 雁蕩 風(fēng)景三絕之一。也稱“龍湫”。
引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雁蕩山日記后》:“又二里,漸聞水聲,則大龍湫從卷崖中瀉下。”
大龍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湫 | qiū jiǎo | 氵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湫 qiū(ㄑ一ㄡ) ⒈ ?水潭:“南有龍兮在山湫”。大龍湫(瀑布,在中國浙江省雁蕩山)。 ⒉ ?涼:“湫兮如風(fēng)”。 其他字義 湫 jiǎo(ㄐ一ㄠˇ) ⒈ ?低洼:湫隘(低濕狹?。?異體字 湬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秋聲 English a small pond; a damp and narrow place |
大 | dà dài tài | 大 | 3畫 | 基本字義 大 dà(ㄉㄚˋ) ⒈ ?指面積、體積、容量、數(shù)量、強度、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,與“小”相對:大廳。大政。大氣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 ⒉ ?指大小的對比: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。 ⒊ ?規(guī)模廣,程度深,性質(zhì)重要:大局。大眾。 ⒋ ?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淺或次數(shù)少:不大高興。 ⒌ ?年長,排行第一:老大。 ⒍ ?敬辭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筆。 ⒎ ?時間更遠:大前年。 ⒏ ?〔大夫〕古代官職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 |
大龍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大龍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