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王
- 拼音èr wáng
- 注音ㄦˋ ㄨㄤ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二王[ èr wáng ]
⒈ ?指兩個(gè)天子。
⒉ ?指封王爵的二人。
⒊ ?同時(shí)齊名的王姓二人。(1)晉王戎和王衍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戎衍并憾之每言論多毀祜。時(shí)人為之語曰:'二王當(dāng)國,羊公無德。'”(2)晉書法家王羲之、王獻(xiàn)之父子。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·雜藝》:“梁氏秘閣散逸以來,吾見二王真草多矣。”唐羅隱《寄酬鄴王羅令公》詩之一:“書札二王爭巧拙,篇章七子避風(fēng)流?!鼻逡ω尽锻跤砬淦呤畨坌颉罚骸皶▌t如米元章、董元宰之嗣統(tǒng)二王?!?3)南齊王延之與王僧虔?!赌淆R書·王延之傳》:“延之與尚書令王僧虔中立無所去就,時(shí)人為之曰:'二王持平,不送不迎。'”
引證解釋
⒈ ?指兩個(gè)天子。
引《禮記·曾子問》:“天無二日,民無二王?!?/span>
⒉ ?指封王爵的二人。按:二王,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與 景王。
引清 王恪 《椒山先生祠》詩:“疏成十罪定,獄借二王辭?!?/span>
⒊ ?同時(shí)齊名的王姓二人。(1) 晉 王戎 和 王衍。
引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戎 衍 并憾之每言論多毀 祜。時(shí)人為之語曰:‘二 王 當(dāng)國, 羊公 無德。’”
(2) 晉 書法家 王羲之、王獻(xiàn)之 父子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雜藝》:“梁氏 祕閣散逸以來,吾見二 王 真草多矣。”
唐 羅隱 《寄酬鄴王羅令公》詩之一:“書札二 王 爭巧拙,篇章七子避風(fēng)流?!?br />清 姚鼐 《王禹卿七十壽序》:“書法則如 米元章、董元宰 之嗣統(tǒng)二 王?!?br />(3) 南齊 王延之 與 王僧虔?!赌淆R書·王延之傳》:“延之 與尚書令 王僧虔 中立無所去就,時(shí)人為之曰:‘二 王 持平,不送不迎?!?/span>
國語辭典
二王[ èr wáng ]
⒈ ?兩位君王。
引《禮記·曾子問》:「天無二日,土無二王。」
⒉ ?晉王戎與王衍。
引《晉書·卷三四·羊祜傳》:「二王當(dāng)國,羊公無德?!?/span>
⒊ ?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與其第七子王獻(xiàn)之的合稱。
引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·雜藝》:「梁氏秘閣散逸以來,吾見二王真草多矣。」
二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王 | wáng wàng | 王 | 4畫 | 基本字義 王 wáng(ㄨㄤˊ) ⒈ ?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,現(xiàn)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:王國。王法。公子王孫。王朝( cháo )。 ⒉ ?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:王公。王侯。 ⒊ ?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(lǐng):山大王。蜂王。王牌(橋牌中最大的牌;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)。 ⒋ ?大:王父(祖父)。王母(祖母)。 ⒌ ?姓。 其他字義 王 wàng(ㄨㄤˋ) ⒈ ?古代指統(tǒng)治者謂以仁義取得天下:王天下。王此大邦。 異體字 玉 漢英互譯 amir、great、king 造字法 |
二 | èr | 二 | 2畫 | 基本字義 二 èr(ㄦˋ) ⒈ ?數(shù)名:一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貳”代)。 ⒉ ?雙,比:獨(dú)一無二。 ⒊ ?兩樣,別的:二話。不二價(jià)。 異體字 弍 貳 漢英互譯 twain、two 相關(guān)字詞 兩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; twice |
二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二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