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阇羅
- 拼音fá dū luó
- 注音ㄈㄚˊ ㄉㄨ ㄌㄨㄛˊ
- 繁體伐闍羅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伐阇羅[ fá dū luó ]
⒈ ?佛教名詞。梵文的音譯。意譯為金剛。相傳為古印度婆羅阿迭多王之子,后佛教以為執(zhí)金剛杵守護(hù)佛法的天神。
引證解釋
⒈ ?佛教名詞。梵文的音譯。意譯為金剛。相傳為古 印度 婆羅阿迭多王 之子,后佛教以為執(zhí)金剛杵守護(hù)佛法的天神。
引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摩揭陁國(guó)下》:“婆羅阿 迭多王 之嗣位也,次此東北又建伽藍(lán)……其王之子 伐闍羅,嗣位之后,信心貞固,復(fù)於此西建立伽藍(lán)?!?br />原注:“唐 言 金剛?!?br />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十八羅漢贊》之八:“我今稽首 伐闍羅,是真離欲阿羅漢?!?/span>
伐阇羅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羅 | luó | 罒 | 8畫 | 基本字義 羅(羅) luó(ㄌㄨㄛˊ) ⒈ ?捕鳥(niǎo)的網(wǎng):羅網(wǎng)。 ⒉ ?張網(wǎng)捕捉:羅掘(用網(wǎng)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糧食。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(xiàng))。門可羅雀(形容門庭冷落)。 ⒊ ?搜集,招致,包括:羅捕。羅致(招請(qǐng)人才)。網(wǎng)羅。包羅。羅織罪名(虛構(gòu)罪名,陷害無(wú)辜)。 ⒋ ?散布:羅列。 ⒌ ?過(guò)濾流質(zhì)或篩細(xì)粉末用的器具:絹羅。 ⒍ ?用羅篩東西:羅面。 ⒎ ?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:羅綺。羅扇。 ⒏ ?量詞,用于商業(yè),一羅合十二打。 ⒐ ?同“腡 |
伐 | fá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伐 fá(ㄈㄚˊ) ⒈ ?砍:伐樹(shù)??撤?。 ⒉ ?征討:討伐。伐罪(征討有罪的人)??谡D筆伐。 ⒊ ?自夸:伐善(夸自己的好處)。伐智。不矜不伐。 異體字 傠 瞂 漢英互譯 cut down、strike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亻、從戈 English cut down, subjugate, attack |
阇 | dū shé | 門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阇(闍) dū(ㄉㄨ) ⒈ ?城門上的臺(tái):阇城。 其他字義 阇(闍) shé(ㄕㄜˊ) ⒈ ?[阇梨]梵語(yǔ)“阿阇梨”的省稱。意謂高僧。亦泛指僧。 異體字 闍 造字法 形聲:從門、者聲 English a Buddhist high priest |
伐阇羅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伐阇羅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