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虎林
- 拼音fú hǔ lín
- 注音ㄈㄨˊ ㄏㄨˇ ㄌ一ㄣ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伏虎林[ fú hǔ lín ]
⒈ ?遼代國君的行營之一,為其秋季游獵之所。相傳景宗率騎于此打獵,虎伏草間不敢動,故名。故址在今內(nèi)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倫河源之白塔子西北。
引證解釋
⒈ ?遼 代國君的行營之一,為其秋季游獵之所。相傳 景宗 率騎于此打獵,虎伏草間不敢動,故名。故址在今 內(nèi)蒙古 巴林右旗 西北 察罕木倫河 源之 白塔子 西北。
伏虎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林 | lín | 木 | 8畫 | 基本字義 林 lín(ㄌ一ㄣˊ) ⒈ ?長在一片土地上的許多樹木或竹子:樹林。森林。林海。林藪(a.山林小澤;b.喻叢集的處所)。 ⒉ ?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:書林。藝林。碑林。儒林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rcles、forest、woods、Lin 造字法 會意:從二木 English forest, grove; surname |
虎 | hǔ | 虍 | 8畫 | 基本字義 虎 hǔ(ㄏㄨˇ) ⒈ ?哺乳動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兇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(nèi)臟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險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?;⒀ǎㄓ魑kU境地)?;⒎ü糯{(diào)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?;⒗牵ㄓ鲀礆埖娜耍;㈩^蛇尾?;⒕猃埍P。龍騰虎躍。 ⒉ ?勇猛、威武:虎將。虎勢。虎勁。虎威?;⒒ⅰ;狻?⒊ ?古同“?!保?。 ⒋ ?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 異體字 唬 俿 乕 虝 漢英互譯 |
伏 | fú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伏 fú(ㄈㄨˊ) ⒈ ?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⒉ ?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⒊ ?屈服,承認(rèn)錯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⒋ ?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伏虎。 ⒌ ?隱藏:伏兵。埋伏。 ⒍ ?農(nóng)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 相關(guān)字詞 起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犬 English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 |
伏虎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伏虎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