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帑
- 拼音gōng tǎng
- 注音ㄍㄨㄥ ㄊㄤ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公帑[ gōng tǎng ]
⒈ ?〈書〉公款:糜費(fèi)公帑。
引證解釋
⒈ ?公款;國庫。
引《新唐書·裴胄傳》:“是時,方鎮(zhèn)爭剝下希恩,製重錦異綾,名貢奉,有中使者,即悉公帑市歡。”
《舊五代史·漢書·李皇后傳》:“高祖 建義於 太原,欲行頒賚於軍士,以公帑不足,議率井邑,助成其事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二·滄溟蔡姬》:“邢太僕 子 愿,有與 孫月峰 巡撫書云:‘……伏愿明公,下記所司,略損公帑,為贖數(shù)椽之敝屋,小復(fù)白雪之舊居,月或給米一石,布若干疋,籍以長養(yǎng)壯髮,綿延后昆?!?br />鄒韜奮 《事業(yè)管理與職業(yè)修養(yǎng)·干部間的互相愛護(hù)》:“從好意揣測起來,某些同事肉痛旅費(fèi)之大,未嘗不可以說是為著愛護(hù)公帑而說的,原亦未可厚非。”
國語辭典
公帑[ gōng tǎng ]
⒈ ?公款。
例如:「政府施行重大建設(shè)前,應(yīng)進(jìn)行詳實評估,才不致浪費(fèi)公帑?!?/span>
德語?ffentliche Gelder (S, Wirtsch)?
公帑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帑 | tǎng nú | 巾 | 8畫 | 基本字義 帑 tǎng(ㄊㄤˇ) ⒈ ?古代指收藏錢財?shù)母畮旎蝈X財:帑藏( zàng )(指國庫)。府帑(府庫里的錢財)。重( zhòng )帑(大量的錢財)。 其他字義 帑 nú(ㄋㄨˊ) ⒈ ?古同“孥”,兒女。 ⒉ ?鳥尾:鳥帑。 異體字 孥 伖 造字法 形聲:從奴、巾聲 English a treasury; public funds |
公 | gōng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公 gōng(ㄍㄨㄥ) ⒈ ?正直無私,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無私。 ⒉ ?共同的,大家承認(rèn)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 ⒊ ?國家,社會,大眾:公共。公安(社會整體的治安)。公眾。公民。公論(公眾的評論)。 ⒋ ?讓大家知道:公開。公報。公然。 ⒌ ?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國周代指“太師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?!?;西漢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 ⒍ ?敬辭,尊稱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諸公 |
公帑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公帑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