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口
- 拼音gǔ kǒu
- 注音ㄍㄨˇ ㄎㄡ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谷口[ gǔ kǒu ]
⒈ ?山谷的出入口。
⒉ ?古地名。又名瓠口。在今陜西禮泉東北。西漢于此置谷口縣,東漢廢。因位于九嵕山東、仲山西,當(dāng)涇水出山之處,故謂之谷口。古時(shí)相傳為黃帝升仙的地方。也稱寒門。
⒊ ?古地名。在今陜西淳化西北。秦時(shí)于此置云陽縣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三》:“范雎曰:'大王之國,北有甘泉、谷口。'”鮑彪注:“在云陽。”西漢末年,高士鄭樸(字子真)曾隱居于此。漢揚(yáng)雄《法言·問神》:“谷口鄭子真,不屈其志,而耕乎巖石之下,名震于京師。”唐李白《贈韋秘書子春》詩:“谷口鄭子真,躬耕在巖石。”王琦注引《雍錄》:“谷口在云陽縣西四十里,鄭子真隱于此。”后借指隱者所居之處。
引證解釋
⒈ ?山谷的出入口。
引《六韜·分險(xiǎn)》:“衢道谷口,以武衝絶之。”
唐 王維 《歸輞川作》詩:“谷口疎鐘動,漁樵稍欲稀。”
清 黃景仁 《偕邵元直游吾谷》詩:“此間看山復(fù)看楓,谷口敞與平原同。”
⒉ ?古地名。又名 瓠口。在今 陜西 禮泉 東北。 西漢 于此置 谷口縣,東漢 廢。因位于 九嵕山 東、 仲山 西,當(dāng) 涇水 出山之處,故謂之 谷口。古時(shí)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。也稱 寒門?!稘h書·郊祀志上》:“其后 黃帝 接萬靈 明庭。
引明庭 者, 甘泉 也。所謂 寒門 者, 谷口 也?!?br />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:“黃帝 升仙之處也?!?br />又注:“谷口,仲山 之 谷口 也……以 仲山 之北寒涼,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?!?/span>
⒊ ?古地名。在今 陜西 淳化 西北。 秦 時(shí)于此置 云陽縣。
引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三》:“范雎 曰:‘大王之國,北有 甘泉、谷口?!?br />鮑彪 注:“在 云陽?!?br />西漢 末年,高士 鄭樸 (字 子真 )曾隱居于此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問神》:“谷口 鄭子真,不屈其志,而耕乎巖石之下,名震於京師。”
唐 李白 《贈韋秘書子春》詩:“谷口 鄭子真,躬耕在巖石?!?br />王琦 注引《雍錄》:“谷口 在 云陽縣 西四十里, 鄭子真 隱於此?!?br />后借指隱者所居之處。 元 楊奐 《得邳大用書復(fù)寄》詩:“谷口 知何似,他年愿卜隣。”
清 錢謙益 《高郵道中簡顧所建》詩:“負(fù)耒我今歸 谷口,驚弓君莫問壺頭?!?/span>
國語辭典
谷口[ gǔ kǒu ]
⒈ ?地名。位于今陜西省涇陽縣西北。漢時(shí)置谷口縣,相傳為黃帝升仙處。
⒉ ?山的入口。
例如:「這谷口地勢險(xiǎn)要陡峭,為一天然絕景。」
英語Taniguchi (Japanese surname)?
谷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口 | kǒu | 口 | 3畫 | 基本字義 口 kǒu(ㄎㄡˇ) ⒈ ?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(fā)聲的器官(亦稱“嘴”):口腔??诓?。口齒??谌魬液?。 ⒉ ?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 ⒊ ?出入通過的地方:門口。港口。 ⒋ ?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(guān)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 ⒌ ?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 異體字 叩 漢英互譯 gob、jaws、meatus、mouth、ora、orifice、ostium、scoop、stoma、stomata 相關(guān)字詞 心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; open end; entrance, gate |
谷 | gǔ | 谷 | 7畫 | 基本字義 谷(穀) gǔ(ㄍㄨˇ) ⒈ ?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,或指兩山之間:山谷。河谷。 ⒉ ?喻困境:進(jìn)退維谷(進(jìn)退兩難)。 ⒊ ?莊稼和糧食的總稱:五谷。百谷。 ⒋ ?粟的別稱,亦指稻的子實(shí):谷物。谷米。稻谷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噱 穀 ? 漢英互譯 paddy、vale 造字法 會意 |
谷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谷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