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利干
- 拼音gǔ lì gān
- 注音ㄍㄨˇ ㄌ一ˋ ㄍㄢ
- 繁體骨利幹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骨利干[ gǔ lì gàn ]
⒈ ?古部族名。在瀚海(今貝加爾湖)北,有二俟斤治之。產(chǎn)良馬和百合草。貞觀二十一年(公元647年)遣使來獻馬,唐以其地為玄闕州。龍朔中(公元661-663年)改名余吾州,隸瀚海都督府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部族名。在 瀚海 (今 貝加爾湖 )北,有二俟斤治之。產(chǎn)良馬和百合草。 貞觀 二十一年(公元647年)遣使來獻馬, 唐 以其地為 玄闕州。龍朔 中(公元661-663年)改名 余吾州,隸 瀚海都督府。
引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忠志》:“骨利干國 獻馬百匹,十匹尤駿,上為製名?!?br />《新唐書·回鶻傳上》:“回紇,其先 匈奴 也,俗多乘高輪車, 元魏 時亦號 高車 部,或曰 敕勒,訛為 鐵勒。其部落曰 袁紇、薛延陀、契苾羽、都播、骨利干 ……凡十有五種,皆散處磧北?!?br />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測天三家以外諸說》:“然三家外,散見各家論天地有極奇者,《唐書》 太宗 收 骨利干,其地夜短,煮羊脾未熟,天即明?!?br />亦省稱“骨利”。 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八〇引《神異錄》:“骨利國 居 迴紇 北方, 瀚海 之北。勝兵四千,地出名馬。晝長夜短,天色正臐,煮一羊胛才熟,東方已曙,蓋近日入之所也。”
骨利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利 | lì | 刂 | 7畫 | 基本字義 利 lì(ㄌ一ˋ) ⒈ ?好處,與“害”“弊”相對:利弊。利害。利益。利令智昏。興利除弊。 ⒉ ?使順利、得到好處:利己。利用厚生(充分發(fā)揮物的作用,使民眾生活優(yōu)厚富裕起來)。 ⒊ ?與愿望相符合:吉利。順利。 ⒋ ?刀口快,針尖銳,與“鈍”相對:利刃。利刀。利劍。利落。利口巧辯。 ⒌ ?從事生產(chǎn)、交易、貨款、儲蓄所得超過本錢的收獲:利息。利率( lǜ )。一本萬利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痢 漢英互譯 benefit、favourable、profit、 |
骨 | gǔ gū | 骨 | 9畫 | 基本字義 骨 gǔ(ㄍㄨˇ) ⒈ ?人和脊椎動物體內(nèi)支持身體、保護內(nèi)臟的堅硬組織:骨頭。骨骼(全身骨頭的總稱)。骨節(jié)。骨肉(a.指最親近的有血統(tǒng)關(guān)系的人,亦稱“骨血”;b.喻緊密相連,不可分割的關(guān)系)。骨干( gàn )。 ⒉ ?像骨的東西(指支撐物體的骨架):傘骨。扇骨。 ⒊ ?指文學(xué)作品的理論和筆力:骨力(a.雄健的筆力;b.剛強不屈的氣概)。風(fēng)骨(古典文藝理論術(shù)語,指文章的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,亦指作品的風(fēng)神骨髓)。 ⒋ ?指人 |
干 | gān gàn | 干 | 3畫 | 基本字義 干(乾) gān(ㄍㄢ) ⒈ ?觸犯,冒犯,沖犯:干擾。干涉。干預(yù)(亦作“干與”)。森然干霄。 ⒉ ?追求,求取,舊指追求職位俸祿:干祿。干仕。 ⒊ ?關(guān)連,涉及:干系?;ゲ幌喔伞?⒋ ?盾,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:大動干戈。 ⒌ ?古代用以記年、記月、記日、記時(亦作編排次序)的十個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 ⒍ ?涯岸,水邊:“河之干兮”。 ⒎ ?個數(shù):若干。 ⒏ ?沒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 |
骨利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骨利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