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軍八旗
- 拼音hàn jūn bā qí
- 注音ㄏㄢˋ ㄐㄨㄣ ㄅㄚ ㄑ一ˊ
- 繁體漢軍八旗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漢軍八旗[ hàn jūn bā qí ]
⒈ ?清代八旗組織的三個(gè)組成部分之一。原指滿洲入關(guān)前已投降滿洲或被俘從事兵役的遼東漢人及其子孫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之初,將所有戶口不分種族都編入,所以在一旗內(nèi)有滿、漢、蒙古等族人。天聰五年(公元1631年)將各旗的漢人撥出,另編一旗,定名漢軍。崇德二年(公元1637年)皇太極就降附的漢人組成漢軍左右翼二旗。四年分建黃、白、紅、藍(lán)四旗。七年擴(kuò)編為漢軍八旗,與滿洲八旗、蒙古八旗共同構(gòu)成八旗組織的整體。
引證解釋
⒈ ?清 代八旗組織的三個(gè)組成部分之一。原指 滿洲 入關(guān)前已投降 滿洲 或被俘從事兵役的 遼東 漢 人及其子孫。 努爾哈赤 建立八旗之初,將所有戶口不分種族都編入,所以在一旗內(nèi)有 滿、漢、蒙古 等族人。 天聰 五年(公元1631年)將各旗的 漢 人撥出,另編一旗,定名 漢 軍。 崇德 二年(公元1637年) 皇太極 就降附的 漢 人組成 漢 軍左右翼二旗。四年分建黃、白、紅、藍(lán)四旗。七年擴(kuò)編為 漢 軍八旗,與 滿洲 八旗、 蒙古 八旗共同構(gòu)成八旗組織的整體。
漢軍八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(biāo)識(shí)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(duì)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軍 | jūn | 冖 | 6畫 | 基本字義 軍(軍) jūn(ㄐㄨㄣ) ⒈ ?武裝部隊(duì):軍威。軍服。行( xíng )軍。軍功。軍犬。軍備。軍紀(jì)。軍銜。軍閥。軍令狀。異軍突起。潰不成軍。 ⒉ ?軍隊(duì)的編制單位,是“師”的上一級。 ⒊ ?泛指有組織的集體:勞動(dòng)大軍。 異體字 軍 漢英互譯 army corps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army, military; soldiers, troops |
漢 | hàn | 氵 | 5畫 | 基本字義 漢(漢) hàn(ㄏㄢˋ) ⒈ ?天河:銀漢。云漢。氣沖霄漢。 ⒉ ?成年男人:漢子。老漢。 ⒊ ?中國人數(shù)最多的民族:漢族。漢人(①漢族人;②指漢代的人)。 ⒋ ?中國朝代名:漢代。漢隸(①漢代的隸書。②具有東漢碑刻風(fēng)格的隸書)。 異體字 漢 漢英互譯 Chinese、man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Chinese people; Chinese language |
八 | bā | 八 | 2畫 | 基本字義 八 b?。è浓冢?⒈ ?數(shù)名,七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捌”代):八面玲瓏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種基本圖形)。 異體字 捌 丷 漢英互譯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; all around, all sides |
漢軍八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漢軍八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