蒿里
- 拼音hāo lǐ
- 注音ㄏㄠ ㄌ一ˇ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蒿里[ hāo lǐ ]
⒈ ?古挽歌名。本為山名,相傳在泰山之南,為死者葬所。因以泛指墓地;陰間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挽歌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音樂(lè)》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喪歌也。出 田橫 門(mén)人。
引橫 自殺,門(mén)人傷之,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滅也;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……至 孝武 時(shí),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貴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為挽歌?!?br />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歌郎競(jìng)技》:“歌聲悽愴稱獨(dú)步,《蒿里》與《薤露》,號(hào)泣於旻天,遑遑子求父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褚生》:“劉 命之歌,為歌《蒿里》。”
⒉ ?本為山名,相傳在 泰山 之南,為死者葬所。因以泛指墓地;陰間。
引《漢書(shū)·廣陵厲王劉胥傳》:“蒿里召兮郭門(mén)閲,死不得取代庸,身自逝?!?br />顏師古 注:“蒿里,死人里。”
晉 陶潛 《祭程氏妹文》:“死如有知,相見(jiàn)蒿里?!?br />唐 羅隱 《芳樹(shù)》詩(shī):“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, 孟賁 不合低頭入蒿里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蒿里[ hāo lǐ ]
⒈ ?地名。位于泰山南面,相傳為死者葬身之所。后為墓地的通稱。
引《漢書(shū)·卷六三·武五子傳·廣陵厲王劉胥傳》:「蒿里召兮郭門(mén)閱,死不得取代庸,身自逝?!?br />晉·陶淵明〈祭程氏妹文〉:「死如有知,相見(jiàn)蒿里?!?/span>
⒉ ?詩(shī)名。古時(shí)挽歌。
引《樂(lè)府詩(shī)集·卷二七·相和歌辭二·古辭·蒿里》:「蒿里誰(shuí)家地, 聚斂魂魄無(wú)賢愚?!?/span>
德語(yǔ)Grab (S)?
蒿里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里 | lǐ | 里 | 7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里(裏) lǐ(ㄌ一ˇ) ⒈ ?居住的地方:故里。返里(回老家)。 ⒉ ?街坊(古代五家為鄰,五鄰為里):里弄( lòng )。 ⒊ ?中國(guó)市制長(zhǎng)度單位:一里(等于五百米)。里程牌。 ⒋ ?衣物的內(nèi)層:被里。 ⒌ ?內(nèi)部,與“外”相對(duì),并引申為一定范圍以內(nèi):里外。心里。這里。那里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裏 裡 漢英互譯 inner、liner、lining、neighbourhood 相關(guān)字詞 外、表、面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unit of distance; village; lane |
蒿 | hāo | 艸 | 1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蒿 hāo(ㄏㄠ) ⒈ ?二年生草本植物,葉如絲狀,有特殊的氣味,開(kāi)黃綠色小花,可入藥(亦稱“青蒿”、“香蒿”):蒿萊(雜草,喻草野百姓)。 ⒉ ?氣蒸出的樣子。 ⒊ ?消耗。 異體字 稾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高省聲 English mugwort, artemisia; give off |
蒿里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蒿里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