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梆子
- 拼音hé nán bāng zǐ
- 注音ㄏㄜˊ ㄋㄢˊ ㄅㄤ ㄗˇ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河南梆子[ hé nán bāng zi ]
⒈ ?即豫劇。參見(jiàn)“豫劇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即豫劇。參見(jiàn)“豫劇”。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河南梆子[ hé nán bāng zi ]
⒈ ?河南地方戲曲。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陜西、山西等地。梆子腔的一種,演唱時(shí)以硬木梆子按拍,節(jié)奏鮮明。
河南梆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(shí)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(shí)。 ⒊ ?動(dòng)物的卵:魚(yú)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(duì)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(duì)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(shū)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(duì)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(yáng)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guó)(指中國(guó)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ā(ㄋㄚ) ⒈ ?〔南無(wú)(mó)〕佛教用語(yǔ)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河 | hé | 氵 | 8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河 hé(ㄏㄜˊ) ⒈ ?水道的通稱:河道。河溝。河谷。河流。河灘。河沿。河鮮(供食用的新鮮河魚(yú)、河蝦等)。河港。河灣。河網(wǎng)。河運(yùn)。內(nèi)河。 ⒉ ?特指中國(guó)黃河:河套。河防。 ⒊ ?指“銀河系”:天河。河漢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river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可聲 English river; stream; yellow river |
梆 | bāng | 木 | 10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梆 bāng(ㄅㄤ) ⒈ ?〔梆子〕a.打更用的響器;b.打擊樂(lè)器,用于戲曲、樂(lè)曲伴奏;c.戲曲聲腔之一,如“河北梆梆”。 ⒉ ?象聲詞,敲打木頭的聲音:梆梆梆的敲門聲。 English watchman's rattle |
河南梆子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河南梆子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