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餅
- 拼音hú bǐng
- 注音ㄏㄨˊ ㄅ一ㄥˇ
- 繁體胡餅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餅[ hú bǐng ]
⒈ ?猶今之燒餅。
引證解釋
⒈ ?猶今之燒餅。
引《釋名·釋飲食》:“胡餅,作之大漫沍也,亦言以胡麻著上也?!?br />晉 陸翽 《鄴中記》:“石勒 諱胡,胡物皆改名,名胡餅曰麻餅?!?br />《晉書·王長文傳》:“乃微服竊出,舉州莫知所之,后於 成都 市中蹲踞嚙胡餅。”
前蜀 杜光庭 《虬髯客傳》:“客曰:‘飢?!鍪泻?。客抽腰間匕首,切肉共食?!?br />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丁志·雞子夢》:“縣素荒寂,市中唯有賣胡餅一家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二·滄溟蔡姬》:“李滄溟 先生,身后最為寥落。其寵姬 蔡,萬歷癸卯,年七十餘矣,在 濟(jì)南 西郊,賣胡餅自給。”
國語辭典
胡餅[ hú bǐng ]
⒈ ?上撒胡麻的燒餅。因來自胡地,故稱為「胡餅」。
引《太平廣記·卷一九三·虬髯客》:「靖出市買胡餅,客抽匕首,切肉共食?!?br />明·凌蒙初《紅拂記·第二出》:「俺已饑了,可取些胡餅來吃?!?/span>
胡餅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餅 | bǐng | 饣 | 9畫 | 基本字義 餅(餅) bǐng(ㄅ一ㄥˇ) ⒈ ?圓形薄片或扁圓形的面制食品:餅干。燒餅。烙餅。月餅。 ⒉ ?像餅的東西:鐵餅。豆餅。餅銀。 異體字 餅 餠 ? 漢英互譯 cake、sth. Shaped like a cake 造字法 形聲:從饣、并聲 English rice-cakes, biscuits |
胡餅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餅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