矯枉過正
-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
- 注音ㄐ一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ㄥˋ
- 繁體矯枉過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矯枉過正[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]
⒈ ?把彎曲的東西扭過了頭,從而彎向另一面。比喻糾正偏差做得過了分。
英hypercorrection;
引證解釋
⒈ ?指糾正偏差而超過應(yīng)有的限度。
引《后漢書·仲長統(tǒng)傳》:“逮至清世,則復(fù)入於矯枉過正之檢?!?br />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國之綱紀,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。矯枉過正,下吏懼譴,以至于此耳?!?br />唐 白居易 《議封建論郡縣》:“漢 鑒 秦 之亡也,亦矯枉而過正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細柳》:“或有避其謗者,又每矯枉過正,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,其視虐遇者幾何哉?”
高云覽 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四章:“社會科學(xué)的鉆研使他矯枉過正的排斥一切同愛情有關(guān)的詩的情緒?!?/span>
國語辭典
矯枉過正[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]
⒈ ?糾正過度,不符合中庸之道。也作「矯枉過直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四九·仲長統(tǒng)傳》:「逮至清世,則復(fù)入于矯枉過正之檢。」
《隋書·卷七四·酷吏傳·序》:「漢革其風(fēng),矯枉過正?!?/span>
近過猶不及
矯枉過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作在進行中:他正在開會。 ⒍ ?兩者相對,好的、強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,與“副”相對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枉 | wǎng | 木 | 8畫 | 基本字義 枉 wǎng(ㄨㄤˇ) ⒈ ?彎曲,彎屈,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:枉道。矯枉過正。貪臟枉法。枉己正人(自己身子不正,倒去矯正別人)。 ⒉ ?冤屈:枉死。冤枉。 ⒊ ?屈就,用于別人,含敬意:枉駕(a.稱對方來訪自己;b.請對方往訪他人)。枉顧(稱對方來訪自己)。枉臨(稱對方來訪自己)。 ⒋ ?徒然,空,白:枉然。枉自。枉費心機。 異體字 抂 漢英互譯 crooked、in vain、pervert、twist、wrong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王聲 Englis |
矯 | jiǎo jiáo | 矢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矯(矯) jiǎo(ㄐ一ㄠˇ) ⒈ ?糾正,把彎曲的弄直:矯正。矯形。矯治。矯世(矯正世俗)。矯情(故意違反常態(tài),表示與眾不同)。矯枉過正。 ⒉ ?假托:矯命。矯詔。矯虔(官吏假托上命掠奪百姓的財物)。 ⒊ ?強壯,勇武:矯健。矯捷。矯矯(a.勇武的樣子;b.出眾的樣子)。 ⒋ ?姓。 其他字義 矯(矯) jiáo(ㄐ一ㄠˊ) ⒈ ?〔矯情〕方言,指強詞奪理,無理取鬧,如“這個人太矯矯”,(“情”讀輕聲)。 異體字 矯 漢英互 |
過 | guò guo guō | 辶 | 6畫 | 基本字義 過(過) guò(ㄍㄨㄛˋ) ⒈ ?從這兒到那兒,從此時到彼時:過江。過賬。過程。過渡。過從(交往)。經(jīng)過。 ⒉ ?經(jīng)過某種處理方法:過秤。過磅。過目。 ⒊ ?超出:過于。過度( dù )。過甚。過獎(謙辭)。過量( liàng )。過剩。過猶不及。 ⒋ ?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:過電影。 ⒌ ?從頭到尾重新審視:把這篇文章再過一過。 ⒍ ?次,回,遍:把文件看了好幾過兒。 ⒎ ?錯誤:過錯。記過。 其他字義 過(過) guo(˙ㄍㄨㄛ) ⒈ ?用 |
矯枉過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