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之推
- 拼音jiè zhī tuī
- 注音ㄐ一ㄝˋ ㄓ ㄊㄨㄟ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介之推[ jiè zhī tuī ]
⒈ ?亦稱“介子推”。春秋晉人。從晉公子重耳(文公)出亡。歷經(jīng)各國,凡十九年。文公還國為君,賞從亡者,介之推不言祿,祿亦不及。與母隱于綿山而終。
⒉ ?春秋時(shí)人。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介推》:“《說苑》,介子推十五為荊相,堂下有二十五進(jìn)士,堂上有二十五老人,是又一介子推也?!?/p>
引證解釋
⒈ ?亦稱“介子推”。 春秋 晉 人。從 晉 公子 重耳 ( 文公 )出亡。歷經(jīng)各國,凡十九年。 文公 還國為君,賞從亡者, 介之推 不言祿,祿亦不及。與母隱于 綿山 而終。
引《莊子·盜跖》:“介子推 至忠也?!?br />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晉侯 賞從亡者, 介之推 不言祿,祿亦弗及?!?br />明 胡侍 《真珠船》卷七:“古人名字,人少知者…… 介之推 姓 王,名 光?!?br />明 張萱 《疑耀》卷二:“介之推、燭之武,介 與 燭 皆地名,非姓也。二人賢者,為國人所取信,故特標(biāo)其地以異於眾耳?!?br />亦省稱“介推”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遏利》:“白駒、介推 遯逃於山谷?!?br />唐 李涉 《長安悶作》詩:“每日除書空滿紙,不曾聞?dòng)?介推 名?!?br />郁達(dá)夫 《初秋雜感》詩之二:“介推 辭祿人爭說, 韓信 稱王事豈真?”
⒉ ?春秋 時(shí)人。
引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介推》:“《說苑》, 介子推 十五為 荊 相,堂下有二十五進(jìn)士,堂上有二十五老人,是又一 介子推 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介之推[ jiè zhī tuī ]
⒈ ?人名。生卒年不詳,春秋時(shí)晉國隱士。從晉文公出亡,歷經(jīng)各國十九年。返國后,文公賜祿不及,而介之推亦不求功名,與母隱于綿山,文公屢次尋求不得,焚山以求之,竟不出而焚死。也作「介子推」。
英語Jie Zhitui (7th century BC)?, legendary selfless subject of Duke Wen of Jin 晉文公|晉文公, in whose honor the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 (Pure brightness or tomb-sweeping festival)? is said to have been initiated
介之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(jì)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(huì)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推 | tuī | 扌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推 tuī(ㄊㄨㄟ) ⒈ ?手抵物體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動(dòng):推車。推搡。推拿。推倒。推敲。順?biāo)浦邸?⒉ ?使用工具向前移動(dòng)進(jìn)行工作:推頭。推土。 ⒊ ?使事情開展:推廣。推行( xíng )。推動(dòng)。推銷。 ⒋ ?進(jìn)一步想,由已知之點(diǎn)想到其它:推及。推究。推導(dǎo)。推論。推測。推事。 ⒌ ?往后挪動(dòng)(時(shí)間上):推延。推移。 ⒍ ?辭讓,脫卸:推讓。推卻。推委。推辭。 ⒎ ?舉薦,指出某人優(yōu)點(diǎn):推許。推重( zhòng )。推舉。推崇。 ⒏ |
介 | jiè | 人 | 4畫 | 基本字義 介 jiè(ㄐ一ㄝˋ) ⒈ ?在兩者中間:介于兩者之間。介詞(用在名詞、代詞之前,合起來表示地點(diǎn)、時(shí)間、方向、方式等關(guān)系的詞,如“從”、“向”、“在”、“以”、“對于”等)。介入。 ⒉ ?這樣,這么:像煞有介事(好像真有這么回事似的,多指大模大樣,好像有什么了不起)。 ⒊ ?放在心里:介意。介懷。 ⒋ ?耿直:耿介。 ⒌ ?甲:介胄。介殼。 ⒍ ?個(gè)(用于人):一介書生。 ⒎ ?大:介圭(大玉)。 ⒏ ?傳統(tǒng)戲曲腳本里表示 |
介之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介之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