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
- 拼音jīn shān
- 注音ㄐ一ㄣ ㄕㄢ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金山[ jīn shān ]
⒈ ?產(chǎn)金之山。比喻人的儀表英俊、德行崇高。西方之山。山名。在江蘇省·鎮(zhèn)江市西北。古有氐父、獲苻、伏牛、浮玉等名,唐時(shí)裴頭陀獲金于江邊,因改名。山名。在今上海市·松江縣附近海中。
引證解釋
⒈ ?產(chǎn)金之山。
引《南史·海南諸國(guó)·林邑國(guó)》:“其國(guó)有金山,石皆赤色,其中生金?!?/span>
⒉ ?比喻人的儀表英俊、德行崇高。
引《梁書(shū)·朱異傳》:“﹝ 異 ﹞器宇弘深,神表峯峻。金山萬(wàn)丈,緣陟未登;玉海千尋,窺映不測(cè)。”
⒊ ?西方之山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馮衍傳下》:“躍青龍於滄海兮,豢白虎於金山?!?br />李賢 注:“金山,西方之精也?!?/span>
⒋ ?山名。在 江蘇省 鎮(zhèn)江市 西北。古有 氐父、獲苻、伏牛、浮玉 等名, 唐 時(shí) 裴頭陀 獲金于江邊,因改名。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山下。
引元 薩都剌 《江城玩雪》詩(shī):“千重 鐵甕 成銀甕,一夜 金山 換玉山。”
清 陳維崧 《添字昭君怨·夜泊鑾江》詞:“一點(diǎn) 瓜洲 玉糅,半笏 金山 雪透?!?/span>
⒌ ?山名。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。
引宋 吳聿 《觀林詩(shī)話》:“華亭 并海有 金山,潮至則在海中,潮退乃可游山。有 寒穴泉,甘冽與 惠山 相埒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金山[ jīn shān ]
⒈ ?出產(chǎn)黃金的山。
引《南史·卷七八·夷貊列傳上·海南諸國(guó)》:「其國(guó)有金山,石皆赤色,其中生金?!?/span>
⒉ ?山名:(1)? 位于江蘇省丹徒縣西北,與焦山對(duì)峙,為江南勝地。也稱為「金焦」。(2)? 位于我國(guó)西北中俄邊境。參見(jiàn)「阿爾泰山」條。(3)? 位于遼北省開(kāi)原縣,西遼河北岸 。
⒊ ?佛教指佛身。
引《法華經(jīng)·序品》:「身色如金山,端嚴(yán)甚微妙?!?/span>
⒋ ?地名。隸屬新北市金山區(qū),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。背山面海,形勢(shì)壯麗,海濱公園內(nèi)有溫泉,泉質(zhì)甚佳。另有海水浴場(chǎng),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。
英語(yǔ)Jinshan suburban district of Shanghai, Jinshan or Chinshan township in New Taipei City 新北市[Xin1 bei3 shi4], Taiwan
德語(yǔ)Jinshan (Ort in Shanghai)? (Eig, Geo)?
金山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山 | shān | 山 | 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山 shān(ㄕㄢ) ⒈ ?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(lái)風(fēng)滿樓(喻沖突或戰(zhàn)爭(zhēng)爆發(fā)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⒉ ?形狀像山的:山墻(人字形房屋兩側(cè)的墻壁。亦稱“房山”)。 ⒊ ?形容大聲:山響。山呼萬(wàn)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、mountain、jebel 造字法 象形: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, hill, peak |
金 | jīn | 金 | 8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金 jīn(ㄐ一ㄣ) ⒈ ?一種化學(xué)元素,符號(hào)Au,原子序數(shù)79,黃赤色,質(zhì)軟:黃金。金子。金筆。 ⒉ ?金一類的,具有光澤、延展性,容易傳熱和導(dǎo)電的固體的通稱(汞除外)。:金屬。五金(舊指金銀銅鐵錫)。合金(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成的金屬)。金文(鑄或刻在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,舊稱“鐘鼎文”)。 ⒊ ?錢(qián):現(xiàn)金?;稹]金如土。 ⒋ ?指兵器或金屬制的樂(lè)器:金革(兵器甲鎧的總稱,引申指戰(zhàn)爭(zhēng))。金聲(a.鉦聲;b. |
金山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金山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