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章
- 拼音jiǔ zhāng
- 注音ㄐ一ㄡˇ ㄓㄤ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九章[ jiǔ zhāng ]
⒈ ?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種圖案。泛指多種圖案。古代行軍時(shí)用以指揮軍隊(duì)行進(jìn)的九種旗章。章,旗上的圖案。即九疇。指《九章律》。指《九章算術(shù)》。相傳為黃帝時(shí)隸首所作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種圖案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司服》“享先王則袞冕” 漢 鄭玄 注:“冕服九章,登龍於山,登火於宗彝,尊其神明也。九章;初一曰龍,次二曰山,次三曰華蟲,次四曰火,次五曰宗彝,皆畫以為繢;次六曰藻,次七曰粉米,次八曰黼,次九曰黻,皆希以為繡。則袞之衣五章,裳四章,凡九也?!?br />《南齊書·陸澄傳》:“泰始 六年,詔皇太子朝賀,服袞冕九章?!?/span>
⒉ ?泛指多種圖案。
引《剪燈新話·鑒湖夜泛記》:“有一仙娥,自內(nèi)而出,被冰綃之衣,曳霜紈之帔,戴翠鳳步搖之冠,躡瓊紋九章之履?!?/span>
⒊ ?古代行軍時(shí)用以指揮軍隊(duì)行進(jìn)的九種旗章。章,旗上的圖案。
引《管子·幼官》:“明審九章?!?br />石一參 注:“九章,見《兵法篇》。日章,月章,龍章,虎章,鳥章、蛇章、鵲章、狼章、韟章,是也?!?/span>
⒋ ?即九疇。
引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箕子 言大法九章?!?br />顏師古 注:“大法九章即《洪范》九疇也?!?/span>
⒌ ?指《九章算術(shù)》。相傳為 黃帝 時(shí) 隸首 所作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《九章》積微,故以為術(shù)?!?/span>
⒍ ?指《九章律》。 漢 蕭何 著。
引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相國 蕭何 攈摭 秦 法,取其宜於時(shí)者,作律九章?!?br />漢 王充 《論衡·謝短》:“法律之家,亦為儒生問曰:‘《九章》,誰所作也?’”
國語辭典
九章[ jiǔ zhāng ]
⒈ ?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種圖飾。即龍、山、華蟲、火、宗彝、藻、粉米、黼、黻九種圖案。見《書經(jīng)·益稷》唐·孔穎達(dá)·正義。
⒉ ?泛指多種圖案。
引明·瞿佑《剪燈新話·卷四·鑒湖夜泛記》:「戴翠鳳步搖之冠,躡瓊紋九章之履?!?/span>
⒊ ?九章算術(shù)的簡稱。參見「九章算術(shù)」條。
引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「九章積微,故以為術(shù)?!?/span>
⒋ ?九章律的簡稱。參見「九章律」條。
引漢·王充《論衡·謝短》:「法律之家亦為儒生問曰:『九章,誰所作也?』」
⒌ ?楚辭篇名。王逸以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,因思念君國,憂心罔極所作。分〈惜誦〉、〈涉江〉、〈哀郢〉、〈抽思〉、〈懷沙〉、〈思美人〉、〈惜往日〉、〈橘頌〉、〈悲回風(fēng)〉九篇。
九章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章 | zhāng | 立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章 zhāng(ㄓㄤ) ⒈ ?歌曲詩文的段落:章節(jié)。章句。樂章。章回體。順理成章。斷章取義。 ⒉ ?條目,規(guī)程:章程。章法。簡章。黨章。約法三章。 ⒊ ?修理:雜亂無章。 ⒋ ?花紋,文采:黑質(zhì)而白章。 ⒌ ?戳記:圖章。蓋章。 ⒍ ?佩帶的身上的標(biāo)志:袖章。領(lǐng)章?;照?。像章。 ⒎ ?奏本:奏章。本章。 ⒏ ?古同“彰”,彰明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嫜 樟 漳 暲 遧 障 鱆 漢英互譯 badge、chapter、order、sura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composition; chapter, |
九 | jiǔ | 丿 | 2畫 | 基本字義 九 jiǔ(ㄐ一ㄡˇ) ⒈ ?數(shù)目,八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玖”代):九歸。 ⒉ ?泛指多次或多數(shù):九死一生。九霄云外。 異體字 玖 漢英互譯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|
九章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九章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