楷書
- 拼音kǎi shū
- 注音ㄎㄞˇ ㄕㄨ
- 繁體楷書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楷書[ kǎi shū ]
⒈ ?漢字字體的一種,就是現(xiàn)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,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。
英regular script;
引證解釋
⒈ ?漢 字書體之一種。又稱正書、真書、正楷。由隸書演變而成。以形體方正,筆畫平直,可作楷模,故名楷書。始于 東漢,通行至今。 唐 以前,楷書亦兼指八分書與隸書。
引《法書要錄》卷七引 唐 張懷瓘 《書斷·八分》:“﹝八分﹞本謂之楷書。楷者,法也,式也,模也?!?br />唐 白居易 《游悟真寺》詩:“素屏有楷書,墨色如新乾?!?br />明 瞿佑 《歸田詩話·虞伯生草詔》:“﹝ 虞伯生 ﹞兩目由是喪明,不復(fù)能楷書?!?br />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釋言》:“今人言楷書,皆知其義為楷法?!?/span>
⒉ ?指楷書吏。
引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故事二》:“中書檢正官,不置吏人,每房給楷書一人録凈而已?!?br />宋 馬永卿 《嬾真子》卷一:“唐 秘書省吏凡六十七人,典書四人、楷書十人、令史四人、書令史九人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楷書[ kǎi shū ]
⒈ ?一種漢字書體。初指筆畫平直,端正工整的字體,唐宋以后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。與隸書的主要區(qū)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。約起源于后漢,至魏完備成體,通行至今。
⒉ ?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。起自晉代。
引宋·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·卷二·故事二》: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,每房給楷書一人,錄凈而已。」
楷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書 | shū | 乙 | 4畫 | 基本字義 書(書) shū(ㄕㄨ) ⒈ ?成本的著作:書籍。書刊。書稿。書香。書卷氣(指在說話、作文、寫字、畫畫等方面表現(xiàn)出來的讀書人的風(fēng)格)。書生氣(指讀書人脫離實(shí)際的習(xí)氣)。 ⒉ ?信:書信。書札。書簡(jiǎn)。書函。 ⒊ ?文件:證書。說明書。 ⒋ ?寫字或?qū)懙淖郑簳?。書寫。書桌。書案。書畫?⒌ ?寫文章:大書特書。罄竹難書。 ⒍ ?字體:草書。隸書??瑫?。 ⒎ ?古書名,《尚書》的簡(jiǎn)稱(亦稱“書經(jīng)”)。 ⒏ ?某些曲藝形式的通 |
楷 | kǎi jiē | 木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楷 kǎi(ㄎㄞˇ) ⒈ ?法式,模范:楷模?????瑒t???。 ⒉ ?漢字的一種書體:楷書。正楷。小楷??w。 其他字義 楷 jiē(ㄐ一ㄝ) ⒈ ?落葉喬木,木材可制器具,種子可榨油,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。亦稱“黃連木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model、pattern、regular script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皆聲 English model style of Chinese writing |
楷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楷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