寇萊公
- 拼音kòu lái gōng
- 注音ㄎㄡˋ ㄌㄞˊ ㄍㄨㄥ
- 繁體寇萊公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寇萊公[ kòu lái gōng ]
⒈ ?即北宋政治家萊國公·寇準。字平仲。
引證解釋
⒈ ?即 北宋 政治家 萊國公 寇準。字 平仲。景德 元年 契丹 軍進攻時任宰相,反對 王欽若 等南遷的主張,力主抗戰(zhàn),促使 真宗 往 澶州 督戰(zhàn),與 遼 訂立 澶 淵 之盟。不久被 王欽若 排擠罷相。 天禧 初年復相,封 萊國公,四年又被 丁謂 排擠降官。后被貶死于 雷州。能詩,今傳有《寇忠愍公詩集》三卷。
引宋 蘇洵 《上富丞相書》:“曩者陛下即位之初, 寇萊公 為相?!?br />《冷眼觀》第十七回:“寇萊公 數(shù)短 王文正,而 王文正 薦 準 愈力。”
國語辭典
寇萊公[ kòu lái gōng ]
⒈ ?宋朝政治家萊國公寇準。參見「寇準」條。
寇萊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萊 | lái | 艸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萊(萊) lái(ㄌㄞˊ) ⒈ ?藜。 ⒉ ?〔萊菔〕蘿卜的別稱。 ⒊ ?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,亦指田廢生草:“政煩賦重,田萊多荒”。 異體字 萊 ?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來聲 English goosefoot, weed; fallow field |
寇 | kòu | 宀 | 11畫 | 基本字義 寇 kòu(ㄎㄡˋ) ⒈ ?盜匪,侵略者,亦指敵人:盜寇。賊寇。 ⒉ ?侵略者來侵犯:寇邊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? 冦 宼 窛 漢英互譯 bandit、enemy、invade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bandits, thieves; enemy; invade |
公 | gōng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公 gōng(ㄍㄨㄥ) ⒈ ?正直無私,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無私。 ⒉ ?共同的,大家承認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 ⒊ ?國家,社會,大眾:公共。公安(社會整體的治安)。公眾。公民。公論(公眾的評論)。 ⒋ ?讓大家知道:公開。公報。公然。 ⒌ ?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國周代指“太師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?!?;西漢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 ⒍ ?敬辭,尊稱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諸公 |
寇萊公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寇萊公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