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不思蜀
- 拼音lè bù sī shǔ
- 注音ㄌㄜˋ ㄅㄨˋ ㄙ ㄕㄨˇ
- 繁體樂不思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樂不思蜀[ lè bù sī shǔ ]
⒈ ?《三國志·蜀志·后主傳》:“后主舉家東遷,既至洛陽”裴松之注引晉·習(xí)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文王與禪(劉禪)宴,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為之感愴,而禪喜笑自若……他日,王問禪曰:‘頗思蜀否?’禪曰:‘此間樂,不思蜀。’”后因以“樂不思蜀”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因以“樂不思蜀”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后主傳》:“后主 舉家東遷,既至 洛陽”
裴松之 注引 晉 習(xí)鑿齒 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文王 與 禪 ( 劉禪 )宴,為之作故 蜀 技,旁人皆為之感愴,而 禪 喜笑自若……他日,王問 禪 曰:‘頗思 蜀 否?’ 禪 曰:‘此間樂,不思 蜀。’”
《掃迷帚》第六回:“去年八月,因赴 金陵 鄉(xiāng)試,往 釣魚巷 獵艷,與妓女 玉蘭 有嚙臂盟,從此數(shù)月不歸,大有此間樂不思 蜀 之意?!?br />黃裳 《榆下說書·諸葛的錦囊》:“劉備 的這種壞脾氣,好像也傳給了 阿斗,‘樂不思 蜀 ’的那一幕,就是乃父 東吳 招親的翻板。”
國語辭典
樂不思蜀[ lè bù sī shǔ ]
⒈ ?蜀漢亡后,后主劉禪被送往洛陽,司馬昭設(shè)宴待禪,作蜀漢故技于前,禪樂在其中,司馬昭因而問禪:「是否思蜀?」禪答:「此間樂,不思蜀。」典出《三國志·卷三三·蜀書·后主禪傳》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。后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例如:「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,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,樂不思蜀?!?/span>
近樂而忘返
樂不思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蜀 | shǔ | 蟲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蜀 shǔ(ㄕㄨˇ) ⒈ ?中國四川省的別稱:蜀本(宋代在四川刻印的書籍)。蜀客(旅游蜀地的人)。蜀椒。蜀繡(四川出產(chǎn)的刺繡)。蜀錦。得隴望蜀。 ⒉ ?中國朝代名:蜀漢。 ⒊ ?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。 異體字 蠋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|
思 | sī sāi | 心 | 9畫 | 基本字義 思 sī(ㄙ) ⒈ ?想,考慮,動腦筋:思想(a.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(jīng)過思維活動而產(chǎn)生的結(jié)果;b.想法,念頭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維。沉思。尋思。見異思遷。 ⒉ ?想念,掛念:思念。思戀。相思。 ⒊ ?想法:思緒。思致(新穎獨到的構(gòu)思、意趣)。構(gòu)思。 ⒋ ?姓。 其他字義 思 sāi(ㄙㄞ) ⒈ ?〔于思〕多胡須的樣子,如“自捋頷下,則思思者如故矣”。 異體字 ? 恖 楒 漢英互譯 consider、long for、think、think of、th |
樂 | lè yuè yào lào | 丿 | 5畫 | 基本字義 樂(樂) lè(ㄌㄜˋ) ⒈ ?歡喜,快活;快樂。樂境。樂融融。樂不可支。其樂無窮。樂觀(精神愉快,對事物的發(fā)展充滿信心)。樂天(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)。 ⒉ ?使人快樂的事情:取樂。逗樂。 ⒊ ?對某事甘心情愿:樂此不疲。樂善好( hào )施。 ⒋ ?笑:這事太可樂了。 其他字義 樂(樂) yuè(ㄩㄝˋ) ⒈ ?聲音,和諧成調(diào)的:音樂。聲樂。樂池。樂音(有一定頻率,和諧悅耳的聲音)。樂歌(①音樂與歌曲;②有音樂 |
不 | bù fǒu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不 bù(ㄅㄨˋ) ⒈ ?副詞。 ⒉ ?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 ⒊ ?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⒋ ?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 其他字義 不 fǒu(ㄈㄡˇ) ⒈ ?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、not 相關(guān)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|
樂不思蜀的近義詞
樂不思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