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曹
- 拼音liù cáo
- 注音ㄌ一ㄡˋ ㄘㄠ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六曹[ liù cáo ]
⒈ ?東漢開始尚書分六曹治事,有三公曹、吏曹、二千石曹、民曹、主客曹,其中三公曹尚書為二人,故稱“六曹”。后主客曹分為南、北兩主客曹,仍稱“六曹”。魏晉以后,尚書六曹屢有變更,至隋,尚書省分吏、殿中(左戶)、祠、五兵、都官、度支六部,唐定為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故后世亦以“六曹”稱六部。隋唐前,曹即尚書,隋唐后,曹為各部尚書的下屬機(jī)構(gòu),如隋度支尚書之下屬為度支、倉(cāng)、左戶、右戶、金、庫(kù)六曹。
⒉ ?唐時(shí)州府佐治之官亦分“六曹”,即功曹、倉(cāng)曹、戶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;亦稱“六司”,即司功、司倉(cāng)、司戶、司兵、司法、司士。
⒊ ?宋徽宗時(shí),州縣亦置六曹,曰兵曹、刑曹、工曹、禮曹、戶曹、吏曹。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東漢 開始尚書分六曹治事,有三公曹、吏曹、二千石曹、民曹、主客曹,其中三公曹尚書為二人,故稱“六曹”。后主客曹分為南、北兩主客曹,仍稱“六曹”。 魏 晉 以后,尚書六曹屢有變更,至 隋,尚書省分吏、殿中(左戶)、祠、五兵、都官、度支六部, 唐 定為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故后世亦以“六曹”稱六部。 隋 唐 前,曹即尚書, 隋 唐 后,曹為各部尚書的下屬機(jī)構(gòu),如 隋 度支尚書之下屬為度支、倉(cāng)、左戶、右戶、金、庫(kù)六曹。參閱《后漢書·百官志三》、《隋書·百官志中》、《舊唐書·職官志一》。
引唐 沉亞之 《賢良方正能直言諷諫策》:“夫尚書六曹之設(shè),猶人之有六腑也。”
清 龔自珍 《明良論一》:“當(dāng)是時(shí),猶有如 賈誼 所言‘國(guó)忘家,公忘私’者,則非特立獨(dú)行以忠誠(chéng)之士不能,能以概責(zé)之六曹、三院、百有司否也?”
⒉ ?唐 時(shí)州府佐治之官亦分“六曹”,即功曹、倉(cāng)曹、戶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;3. 宋 徽宗 時(shí),州縣亦置六曹,曰兵曹、刑曹、工曹、禮曹、戶曹、吏曹。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。
引元 李行道 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狼虎般排著祇從,神鬼般設(shè)著六曹?!?/span>
六曹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(shí)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(lái)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(shí)指“禮”、“樂(lè)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(yǔ)音聲欲”、“細(xì)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曹 | cáo | 曰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曹 cáo(ㄘㄠˊ) ⒈ ?等,輩:爾曹(你們)。吾曹。 ⒉ ?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:部曹(中國(guó)明、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,源于漢代曹史的簡(jiǎn)稱,相當(dāng)于郡守的總務(wù)長(zhǎng))。 ⒊ ?訴訟的原告、被告兩方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傮 曺 漕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ministry officials; surname |
六曹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六曹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