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馬
- 拼音liù mǎ
- 注音ㄌ一ㄡˋ ㄇㄚˇ
- 繁體六馬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馬[ liù mǎ ]
⒈ ?謂駕車之馬眾多。
⒉ ?秦以后,皇帝之車駕用六馬。
⒊ ?六種類型之馬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駕車之馬眾多。
引《書·五子之歌》:“予臨兆民,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。”
孔穎達 疏:“經(jīng)傳之文,惟此言六馬。 漢 世此經(jīng)不傳,餘書多言駕四者。 《春秋公羊》説天子駕六。 《毛詩》説天子至大夫皆駕四。 許慎 案《王度記》云,天子駕六。 鄭玄 以《周禮·校人》養(yǎng)馬‘乘馬一師四圉’,四馬曰乘;《康王之誥》云:‘皆布乘朱黃’;以為天子駕四, 漢 世天子駕六,非常法也。然則此言馬多懼深,故舉六以言之?!?br />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:“伯牙 鼓琴,而六馬仰秣?!?br />《太平御覽》卷九〇六引《尸子》:“鹿走而無顧,六馬不能望其塵,謂不反顧也?!?br />《列子·湯問》:“趣如吾,然后六轡可持,六馬可御。”
⒉ ?秦 以后,皇帝之車駕用六馬。
引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……衣服旄旌節(jié)旗皆上黑。數(shù)以六為紀(jì),符、法冠皆六寸,而輿六尺,六尺為步,乘六馬?!?br />漢 蔡邕 《獨斷》:“法駕,上所乘曰金根車,駕六馬,有五色?!?br />《南史·宋紀(jì)》上:“晉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,建天子旌旗,出警入蹕,乘金根車,駕六馬?!?br />皇后行祀蠶禮時亦駕六馬。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蠶將生,擇吉日,皇后著十二笄,依 漢 魏 故事,衣青衣,乘油蓋云母安車,駕六馬。”
⒊ ?六種類型之馬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:“辨六馬之屬:種馬一物,戎馬一物,齊馬一物,道馬一物,田馬一物,駑馬一物。”
鄭玄 注:“玉路駕種馬,戎路駕戎馬,金路駕齊馬,象路駕道馬,田路駕田馬,駑馬給宮中之役?!?/span>
六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馬 | mǎ | 馬 | 3畫 | 基本字義 馬(馬) mǎ(ㄇㄚˇ) ⒈ ?哺乳動物,頸上有鬃,尾生長毛,四肢強健,善跑,供人騎或拉東西:馬匹。駿馬。馬到成功。馬首是瞻(喻跟隨別人行動)。 ⒉ ?大:馬蜂。馬勺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馬 漢英互譯 gee、horse、horseflesh、neddy、steed、equine 造字法 原為象形 English horse; surname; KangXi radical 187 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六馬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馬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