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子幡
- 拼音lóng zǐ fān
- 注音ㄌㄨㄥˊ ㄗˇ ㄈㄢ
- 繁體龍子幡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龍子幡[ lóng zǐ fān ]
⒈ ?船上作裝飾用的旗幡,上面畫有龍形。幡,挑起來豎著掛的長條旗子。
英long narrow banner with the dragon-painting on it on the boat;
引證解釋
⒈ ?繡花的旗幟。
引《玉臺新詠·古詩<為焦仲卿妻作>》:“四角龍子幡,婀娜隨風(fēng)轉(zhuǎn)。”
《宋書·臧質(zhì)傳》:“﹝ 臧質(zhì) ﹞之鎮(zhèn),舫千餘乘,部位前后百餘里,六平乘并施龍子幡?!?br />亦省作“龍子”。 明 孫臨 《江南曲》詩:“東風(fēng)四角吹龍子,札札橈聲送急流?!?/span>
龍子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(shí)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(shí)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(diǎn)睛。龍?bào)椿⒕帷?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(shí)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?bào)w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幡 | fān | 巾 | 15畫 | 基本字義 幡 fān(ㄈㄢ) ⒈ ?〔幡然〕同“翻然”。 ⒉ ?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。 異體字 旛 旙 漢英互譯 long narrow flag English pennant, banner, streamer, flag |
龍子幡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龍子幡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