髦兒戲
- 拼音máo ér xì
- 注音ㄇㄠˊ ㄦˊ ㄒ一ˋ
- 繁體髦兒戲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髦兒戲[ máo ér xì ]
⒈ ?舊時(shí)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或演出的戲。清同治、光緒年間出現(xiàn)于京滬等地,多演唱京劇。清裕德菱《梨園佳話·馀論·女伶》:“女劇滬上謂之髦兒戲。髦,蓋髻也。昔時(shí)婦人拖長(zhǎng)髻而作男子冠服,致足笑人,故有此稱,非時(shí)彥之謂也?!币徽f,原稱“毛兒戲”。因創(chuàng)始班主名李毛兒,故稱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七九回:“﹝雅琴﹞又預(yù)備叫一班髦兒戲來,當(dāng)日演唱?!睆堄漾Q校注:“一種由女演員組成的戲班,據(jù)前人考證,髦兒本作毛兒,因創(chuàng)始的班主為李毛兒而得名。最初專應(yīng)堂會(huì)唱徽調(diào);后來也在戲院演出,大部唱京戲,小部唱梆子?!币徽f因演員年幼而技藝皆嫻得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舊時(shí)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或演出的戲。 清 同治、光緒 年間出現(xiàn)于 京 滬 等地,多演唱京劇。
引清 裕德菱 《梨園佳話·馀論·女伶》:“女劇 滬 上謂之髦兒戲。髦,蓋髻也。昔時(shí)婦人拖長(zhǎng)髻而作男子冠服,致足笑人,故有此稱,非時(shí)彥之謂也?!?br />一說,原稱“毛兒戲”。因創(chuàng)始班主名 李毛兒,故稱。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七九回:“﹝ 雅琴 ﹞又預(yù)備叫一班髦兒戲來,當(dāng)日演唱。”
張友鶴 校注:“一種由女演員組成的戲班,據(jù)前人考證,髦兒本作毛兒,因創(chuàng)始的班主為 李毛兒 而得名。最初專應(yīng)堂會(huì)唱徽調(diào);后來也在戲院演出,大部唱京戲,小部唱梆子?!?br />一說因演員年幼而技藝皆嫻得名。 徐珂 《清稗類鈔·戲劇·貓兒戲》:“教坊演劇,俗稱為貓兒戲,又名髦兒戲。相傳 揚(yáng)州 有某女子名 貓兒 者,擅此藝,開門授女徒,大率韶年稚齒,嬰伊可憐……謂之髦兒戲者,意謂伶之年齡皆幼,技藝皆嫻,且皆由選拔而得,無一濫竽者也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髦兒戲[ máor xì ]
⒈ ?全部由少女演出的戲曲。相傳清同治年間李毛兒擅此藝,開門授女徒,因此稱為「毛兒戲」或「髦兒戲」。最初專應(yīng)堂會(huì),唱徽腔,后來也公開演出,唱平劇、梆子等。
引清·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戲劇類·貓兒戲》:「教坊演劇,俗呼為貓兒戲,又名髦兒戲。」
髦兒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髦 | máo | 髟 | 14畫 | 基本字義 髦 máo(ㄇㄠˊ) ⒈ ?古代稱幼兒垂在前額的短發(fā)。 ⒉ ?毛中的長(zhǎng)毫,喻英俊杰出之士:髦碩。髦士。髦俊。 ⒊ ?指馬鬃:髦馬。 ⒋ ?〔時(shí)髦〕時(shí)興的,如“髦髦的服裝”。 ⒌ ?古同“牦”,牦牛。 異體字 牦 髳 造字法 形聲:從髟、毛聲 English flowing hair of young child |
戲 | xì hū | 戈 | 6畫 | 基本字義 戲(戲) xì(ㄒ一ˋ) ⒈ ?玩耍:游戲。兒戲。嬉戲。戲豫(嬉游逸樂)。二龍戲珠。 ⒉ ?嘲弄,開玩笑:戲言。戲弄。戲謔(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)。 ⒊ ?戲劇,也指雜技:一出戲。黃梅戲??磻颉Q輵?。皮影戲。 其他字義 戲(戲) hū(ㄏㄨ) ⒈ ?〔於( wū )戲〕同“嗚呼”。 異體字 戲 戱 漢英互譯 drama、joke、make fun of、play、show、sport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theatrical play, show |
兒 | ér | 兒 | 2畫 | 基本字義 兒(兒) ér(ㄦˊ) ⒈ ?小孩子:嬰兒。兒戲。 ⒉ ?年輕的人(多指青年男子):男兒。兒女情。 ⒊ ?兒子,男孩子:兒子。生兒育女。 ⒋ ?父母對(duì)兒女的統(tǒng)稱,兒女對(duì)父母的自稱。 ⒌ ?助詞:①多用作名詞后綴。②用于形容詞后。 異體字 人 兒 漢英互譯 son、child、children 相關(guān)字詞 女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, child; KangXi radical 10 |
髦兒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髦兒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