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茛
- 拼音máo gèn
- 注音ㄇㄠˊ ㄍㄣ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⒈ ?毛茛是毛茛科,毛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須根多數(shù)簇生。莖直立,高可達(dá)70厘米,葉片圓心形或五角形,基部心形或截形,中裂片倒卵狀楔形或?qū)捖褕A形或菱形,兩面貼生柔毛,葉柄生開展柔毛。裂片披針形,有尖齒牙或再分裂;聚傘花序有多數(shù)花,疏散;花貼生柔毛;萼片橢圓形,生白柔毛;花瓣倒卵狀圓形,花托短小,無毛。聚合果近球形,瘦果扁平,4月至9月花果期。
英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;
毛茛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毛 | máo | 毛 | 4畫 | 基本字義 毛 máo(ㄇㄠˊ) ⒈ ?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:毛筆。羽毛。毛織品。毛骨悚然。輕于鴻毛。 ⒉ ?像毛的東西,指谷物或草:不毛之地。 ⒊ ?衣物上的霉菌:老沒見太陽都長毛了。 ⒋ ?粗糙,沒有加工的:毛布。毛估(粗略地估計)。毛坯。 ⒌ ?不是純凈的:毛利。毛重。 ⒍ ?行動急躁:毛躁。 ⒎ ?驚慌失措,主意亂了:把他嚇毛了。 ⒏ ??。好 C⒆?。毛毛雨。 ⒐ ?貨幣貶值:錢毛了。 ⒑ ?量詞,用于錢幣,等于“角”,一圓 |
茛 | gèn | 艸 | 9畫 | 基本字義 茛 gèn(ㄍㄣˋ) ⒈ ?落葉灌木,莖蔓生,葉到秋變紅,花黃綠色,果實多毛有毒,葉莖可做染料。亦稱“野葛”、“鉤吻”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艮聲 |
毛茛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毛茛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