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土
- 拼音máo tǔ
- 注音ㄇㄠˊ ㄊㄨˇ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茅土[ máo tǔ ]
⒈ ?指王、侯的封爵。古天子分封王、侯時(shí),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壇,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,包以白茅而授之,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(guó)建社的表征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王、侯的封爵。古天子分封王、侯時(shí),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壇,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,包以白茅而授之,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(guó)建社的表征。
引《文選·李陵<答蘇武書>》:“陵 謂足下當(dāng)享茅土之薦,受千乘之賞?!?br />李善 注:“《尚書緯》曰:‘天子社,東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冒以黃土,將封諸侯,各取方土,苴以白茅,以為社?!?br />漢 蔡邕 《獨(dú)斷》卷下:“天下大社以五色土為壇,皇子封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,以所封之方色,東方受青,南方受赤,他如其方色,歸國(guó)以立社,故謂之受茅土?!?br />唐 李頎 《行路難》詩(shī):“漢 家名臣 楊德祖,四代五公享茅土?!?br />明 何景明 《醉歌贈(zèng)子容使湖南》:“圣朝分封重茅土,詞林禮樂(lè)超前古?!?br />清 蔣士銓 《一片石·夢(mèng)樓》:“茅土已先滄海變,桃花休向墓門紅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茅土[ máo tǔ ]
⒈ ?古代天子以五色土為社祭的祭壇,分封諸侯時(shí),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壇上一色土,包以白茅,覆以黃土,給受封者在封國(guó)內(nèi)立社,稱為「茅土」。
引《漢書·卷九九·王莽傳上》:「成王廣封周公庶子六人,皆有茅土?!?br />《文選·李陵·答蘇武書》:「陵謂足下當(dāng)享茅土之薦,受千乘之賞?!?/span>
茅土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土 | tǔ | 土 | 3畫 | 基本字義 土 tǔ(ㄊㄨˇ) ⒈ ?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黃土。 ⒉ ?疆域:國(guó)土。領(lǐng)土。 ⒊ ?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 ⒋ ?民間生產(chǎn)的(區(qū)別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間流傳的藥方,亦稱“偏方”)。 ⒌ ?不合潮流:土氣。 ⒍ ?未熬制的鴉片:煙土。 ⒎ ?中國(guó)古代樂(lè)器八音之一。 ⒏ ?中國(guó)少數(shù)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?。和磷?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圡 社 漢英互譯 dust、earth、ground、homemade、land、local、soil、unrefined 相關(guān)字詞 洋 造字法 象形:像土塊 |
茅 | máo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茅 máo(ㄇㄠˊ) 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開花,后生葉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莖可食,亦可入藥。葉可編蓑衣(亦稱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廬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矛聲 English reeds, rushes, grass; surname |
茅土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茅土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