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曲
- 拼音nán běi qǔ
- 注音ㄋㄢˊ ㄅㄟˇ ㄑ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南北曲[ nán běi qǔ ]
⒈ ?南曲與北曲的合稱。南曲又稱“南詞”,北曲又稱“北詞”,故也合稱為“南北詞”。南曲以唐·宋大曲、宋詞為基礎(chǔ),曲調(diào)用五音階,用韻以南方(今江·浙一帶)語音為標(biāo)準(zhǔn),有平上去入四聲。聲調(diào)柔緩?fù)疝D(zhuǎn),以簫笛伴奏。
引證解釋
⒈ ?南曲與北曲的合稱。南曲又稱“南詞”,北曲又稱“北詞”,故也合稱為“南北詞”。南曲以 唐 宋 大曲、 宋 詞為基礎(chǔ),曲調(diào)用五音階,用韻以南方(今 江 浙 一帶)語音為標(biāo)準(zhǔn),有平上去入四聲。聲調(diào)柔緩?fù)疝D(zhuǎn),以簫笛伴奏。 宋 元 南戲及 明 清 傳奇均以南曲為主。北曲用七音階,用韻以《中原音韻》為準(zhǔn),無入聲。聲調(diào)遒勁樸實(shí),以弦樂器伴奏,有“弦索調(diào)”之稱。 元 雜劇都用北曲, 明 清 傳奇也采用部分北曲。 《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》所收曲牌共二〇九四個(gè),其中南曲有一五一三個(gè),北曲有五八一個(gè)。是研究“南北曲”音樂最豐富的參考資料。
南北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曲 | qū qǔ | 曰 | 6畫 | 基本字義 曲(麯、麴) qū(ㄑㄨ) ⒈ ?彎轉(zhuǎn),與“直”相對:彎曲。曲折( zhé )。曲筆(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實(shí)、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;②寫文章時(shí)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)。曲肱而枕。曲盡其妙。 ⒉ ?不公正,不合理:曲說。曲解( jiě )。委曲求全。 ⒊ ?彎曲的地方:河曲。 ⒋ ?偏僻的地方:鄉(xiāng)曲。 ⒌ ?釀酒或制醬時(shí)引起發(fā)醇的東西:酒曲。曲霉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曲 qǔ(ㄑㄨˇ) ⒈ ?能唱的文詞,一種藝術(shù)形式:曲藝。曲話。 ⒉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太陽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指中國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北 | běi bèi | 匕 | 5畫 | 基本字義 北 běi(ㄅㄟˇ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太陽,左手的一邊,與“南”相對:北方。北辰(古書指北極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與“南下”相對)。北極星(出現(xiàn)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,人??克鎰e方向)。北國(指中國北部)。 ⒉ ?打了敗仗往回逃:敗北。 其他字義 北 bèi(ㄅㄟˋ) ⒈ ?古同“背”,違背,違反。 異體字 背 漢英互譯 north 相關(guān)字詞 南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north; northern; northward |
南北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北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