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漢
- 拼音nán hàn
- 注音ㄋㄢˊ ㄏㄢˋ
- 繁體南漢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南漢[ nán hàn ]
⒈ ?五代十國之一。梁太祖時(shí),封劉隱為南平王,又進(jìn)封南海王。隱死,弟龑(yǎn)稱帝,國號(hào)大越。后改稱漢,是為南漢。有今廣東及廣西的南部。后滅于宋。共歷四主,六十八年(公元904-971)。
引證解釋
⒈ ?五代 十國 之一。 梁太祖 時(shí),封 劉隱 為 南平王,又進(jìn)封 南海王。隱 死,弟 龑 (yǎn)稱帝,國號(hào) 大越。后改稱 漢,是為 南漢。有今 廣東 及 廣西 的南部。后滅于 宋。共歷四主,六十八年(公元904-971)。
引《新五代史·職方考》:“自 嶺 南北四十七州為 南漢。”
國語辭典
南漢[ nán hàn ]
⒈ ?朝代名。(西元907~971)?五代時(shí)十國之一。劉?所建,據(jù)今廣東及廣西南部,史稱為「南漢」。后為宋朝所滅。
南漢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指中國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漢 | hàn | 氵 | 5畫 | 基本字義 漢(漢) hàn(ㄏㄢˋ) ⒈ ?天河:銀漢。云漢。氣沖霄漢。 ⒉ ?成年男人:漢子。老漢。 ⒊ ?中國人數(shù)最多的民族:漢族。漢人(①漢族人;②指漢代的人)。 ⒋ ?中國朝代名:漢代。漢隸(①漢代的隸書。②具有東漢碑刻風(fēng)格的隸書)。 異體字 漢 漢英互譯 Chinese、man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Chinese people; Chinese language |
南漢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漢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