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皮
- 拼音nán pí
- 注音ㄋㄢˊ ㄆ一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南皮[ nán pí ]
⒈ ?縣名。秦置。今屬河北省。漢末建安中,魏文帝曹丕為五官中郎將,與友人吳質(zhì)等文酒射雉,歡聚于此,傳為佳話(huà)。后成為稱(chēng)述朋友間雅集宴游的典故。
引證解釋
⒈ ?縣名。 秦 置。今屬 河北省。漢 末 建安 中, 魏文帝 曹丕 為五官中郎將,與友人 吳質(zhì) 等文酒射雉,歡聚于此,傳為佳話(huà)。后成為稱(chēng)述朋友間雅集宴游的典故。
引《文選·曹丕<與朝歌令吳質(zhì)書(shū)>》:“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,誠(chéng)不可忘?!?br />李善 注引《漢書(shū)》曰:“渤???有 南皮縣?!?br />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擬魏太子鄴中集詩(shī)·阮瑀》:“念昔 渤海 時(shí), 南皮 戲清沚。”
唐 陳子良 《游俠篇》詩(shī):“東郊鬭雞罷, 南皮 射雉歸。”
清 唐孫華 《次和酬愷功院長(zhǎng)見(jiàn)懷一百韻》:“勝流宗 北海,高會(huì)集 南皮?!?/span>
南皮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皮 | pí | 皮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皮 pí(ㄆ一ˊ) ⒈ ?動(dòng)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:皮毛。 ⒉ ?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皮。 ⒊ ?包在外面的一層?xùn)|西:封皮。書(shū)皮。 ⒋ ?表面:地皮。 ⒌ ?薄片狀的東西:豆腐皮。 ⒍ ?韌性大,不松脆:花生放皮了。 ⒎ ?不老實(shí),淘氣:頑皮。 ⒏ ?指橡膠:膠皮。皮球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ull、husk、peel、skin、tegument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skin, hide, fur, feather; outer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(yáng)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guó)(指中國(guó)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ā(ㄋㄚ) ⒈ ?〔南無(wú)(mó)〕佛教用語(yǔ)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南皮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南皮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