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戲
- 拼音nán xì
- 注音ㄋㄢˊ ㄒ一ˋ
- 繁體南戲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南戲[ nán xì ]
⒈ ?即南曲戲文。
引證解釋
⒈ ?即南曲戲文。 宋 元 時(shí)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。和北方的雜劇、院本相對稱。由 宋 雜劇、唱賺、宋詞以及里巷歌謠等綜合發(fā)展而成。一般認(rèn)為是 中國 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。 元 代雖不如雜劇盛行,但在南方民間仍廣泛流傳。 明 成化、弘治 以后,南戲進(jìn)一步發(fā)展演變?yōu)閭髌妗?明、清 兩代的戲曲影響頗大。。
引明 祝允明 《猥談》:“南戲出于 宣和 之后,南渡之際,謂之‘溫州雜劇’?!?br />明 徐渭 《南詞敘錄》:“南戲始于 宋 光宗 朝, 永嘉 人所作《趙貞女》、《王魁》二種實(shí)首之,號曰‘永嘉雜劇’”
國語辭典
南戲[ nán xì ]
⒈ ?一種宋、元時(shí)期流行于我國南方的戲曲。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,直接影響明代傳奇。因起源于浙江溫州,故也稱為「永嘉雜劇」、「溫州雜劇」。當(dāng)?shù)胤Q為「戲文」。所用的音樂主要是南曲。南戲的早期作品傳世很少,直到元代末期,始有一些藝術(shù)成就較高的作品出現(xiàn),如《琵琶記》,及四大傳奇的《荊釵記》、《白兔記》、《拜月記》、《殺狗記》等流傳至今。
南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太陽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指中國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戲 | xì hū | 戈 | 6畫 | 基本字義 戲(戲) xì(ㄒ一ˋ) ⒈ ?玩耍:游戲。兒戲。嬉戲。戲豫(嬉游逸樂)。二龍戲珠。 ⒉ ?嘲弄,開玩笑:戲言。戲弄。戲謔(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)。 ⒊ ?戲劇,也指雜技:一出戲。黃梅戲??磻?。演戲。皮影戲。 其他字義 戲(戲) hū(ㄏㄨ) ⒈ ?〔於( wū )戲〕同“嗚呼”。 異體字 戲 戱 漢英互譯 drama、joke、make fun of、play、show、sport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theatrical play, show |
南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