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干
- 拼音ní gàn
- 注音ㄋ一ˊ ㄍㄢˋ
- 繁體尼乾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尼干[ ní gàn ]
⒈ ?亦作“尼犍”。
⒉ ?梵語(yǔ)nirgrantha的省音譯。佛教所說(shuō)的外道之一,即露形外道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尼犍”。梵語(yǔ)nirgrantha的省音譯。佛教所說(shuō)的外道之一,即露形外道。
引《南史·夷貊傳上·林邑國(guó)》:“國(guó)王事尼乾道,鑄金銀人像大十圍?!?br />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三摩呾吒國(guó)》:“天祠百所,異道雜居,露形尼乾,其徒特盛?!?br />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(lèi)稿·天主教論》:“《西域記》云:鉢羅那迦天 祠,人露形,旦上高柱,一手執(zhí)柱端,一手躡旁杙,一手一足,虛懸向外,視日影,求出生死,所謂裸形求仙,是尼犍法?!?/span>
尼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尼 | ní | 尸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尼 ní(ㄋ一ˊ) ⒈ ?梵語(yǔ)“比丘尼”的簡(jiǎn)稱(chēng),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:尼姑。尼庵。削發(fā)為尼。 ⒉ ?古同“昵”,相近,親近。 異體字 ? 昵 漢英互譯 Buddhist nun、priestess 相關(guān)字詞 僧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Buddhist nun; transliteration |
干 | gān gàn | 干 | 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干(乾) gān(ㄍㄢ) ⒈ ?觸犯,冒犯,沖犯:干擾。干涉。干預(yù)(亦作“干與”)。森然干霄。 ⒉ ?追求,求取,舊指追求職位俸祿:干祿。干仕。 ⒊ ?關(guān)連,涉及:干系?;ゲ幌喔?。 ⒋ ?盾,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:大動(dòng)干戈。 ⒌ ?古代用以記年、記月、記日、記時(shí)(亦作編排次序)的十個(gè)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 ⒍ ?涯岸,水邊:“河之干兮”。 ⒎ ?個(gè)數(shù):若干。 ⒏ ?沒(méi)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 |
尼干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尼干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