匏琴
- 拼音páo qín
- 注音ㄆㄠˊ ㄑ一ㄣ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匏琴[ páo qín ]
⒈ ?樂器名。隋煬帝時(shí)由扶南傳入。我國唐時(shí)鄰國驃國(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)亦有這種琴。
引證解釋
⒈ ?樂器名。 隋煬帝 時(shí)由 扶南 傳入。我國 唐 時(shí)鄰國 驃國 ( 緬甸伊洛瓦底江 流域)亦有這種琴。參閱《文獻(xiàn)通考·樂十》。
引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下·驃》:“有大匏琴二,覆以半匏,皆彩畫之,上加銅甌。以竹為琴,作虺文橫其上,長三尺餘,頭曲如拱,長二寸,以絛繫腹,穿甌及匏本,可受二升?!?/span>
匏琴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琴 | qín | 王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琴 qín(ㄑ一ㄣˊ) ⒈ ?古代弦樂器,最初是五根弦,后加至七根弦(亦稱“七弦琴”;通稱“古琴”):琴瑟。琴曲。琴師。琴意。撫琴。琴棋書畫。 ⒉ ?某些樂器的統(tǒng)稱:鋼琴。月琴。胡琴??谇?。豎琴。小提琴。琴書(曲藝的一種)。彈琴。 異體字 ? ? ? 珡 琹 漢英互譯 musical instrument 造字法 象形:像樂器之形 English Chinese lute or guitar |
匏 | páo | 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匏 páo(ㄆㄠˊ) ⒈ ?〔匏瓜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果實(shí)比葫蘆大,對半剖開可做水瓢。b.這種植物的果實(shí)。均俗稱“瓢葫蘆”。 ⒉ ?中國古代八音之一,如笙、竽等。 異體字 包 瓟 鞄 造字法 形聲:從夸、包聲 English gourd; musical instrument |
匏琴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匏琴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