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水韻
- 拼音píng shuǐ yùn
- 注音ㄆ一ㄥˊ ㄕㄨㄟˇ ㄩㄣˋ
- 繁體平水韻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平水韻[ píng shuǐ yùn ]
⒈ ?原為金代官韻書,供科舉考試之用。
引證解釋
⒈ ?原為 金 代官韻書,供科舉考試之用。 平水 是舊 平陽府 城(今 山西 臨汾市 )的別稱,因該韻書刊行于此,故名。有兩種:一種將 宋 代《禮部韻略》注明同用之韻悉數(shù)并合,又原不同用的上聲“迥”、“拯”及去聲“徑”、“征”,亦各并為一部,共一百零六韻:上、下平各十五韻,上聲廿九,去聲三十,入聲十七。其韻目見于 金 王文郁 《平水新刊禮部韻略》、 張?zhí)戾a 《草書韻會》及 宋 末 陰時夫 《韻府群玉》,為后來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(jù)。又一種分為一百零七韻,上聲“迥”、“拯”不并,為 宋 末 劉淵 《壬子新刊禮部韻略》所本。 劉 書不傳,其韻目見于 元 初 熊忠 《古今韻會舉要》。
國語辭典
平水韻[ píng shuǐ yùn ]
⒈ ?宋時作為寫詩押韻依據(jù)的韻書。宋以前的切韻韻書系統(tǒng)分兩百零六韻目,但寫詩的葉韻,在兩百零六韻目中有同用、獨用的現(xiàn)象,與研究聲韻的韻書不同。直到宋劉淵始就《禮部·韻略》,依寫詩用韻習慣,并合同用的韻為一百零七韻目,劉為平水人,故稱為「平水韻」??上Ы褚淹鲐?。同時,金王文郁有新刊平水禮部韻略,專供科舉考試之用,是將上聲回、拯合為一韻,成一百零六韻目,為元、明、清以來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(jù),沿用至今。
平水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韻 | yùn | 音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韻 yùn(ㄩㄣˋ) ⒈ ?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,即聲母以外的部分,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,稱“韻母”。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”,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”:韻文(有韻律節(jié)奏的文學體裁,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,包括詩、詞、歌、賦等。區(qū)別于“散文”)。押韻。韻腹(韻母中主要元音)。韻腳(韻文句末押韻的字)。韻律(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(guī)則)。 ⒉ ?和諧而有節(jié)奏的:韻白。琴韻悠揚。 ⒊ ? |
水 | shuǐ | 水 | 4畫 | 基本字義 水 shuǐ(ㄕㄨㄟˇ) ⒈ ?一種無色、無臭、透明的液體:水稻。水滴石穿。水泄不通。 ⒉ ?河流:漢水。湘水。 ⒊ ?江河湖海的通稱。水庫。水利。水到渠成(喻條件成熟,事情就會順利完成)。水可載舟。跋山涉水。依山傍水。 ⒋ ?液汁:水筆。墨水。 ⒌ ?指附加的費用或額外的收入:貼水。外水。肥水。 ⒍ ?指洗的次數(shù):這衣服洗過兩水了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沝 氵 氺 漢英互譯 Adam's ale、Adam's wine、liquid、water 相關字詞 火 造字法 象形 |
平 | píng | 干 | 5畫 | 基本字義 平 píng(ㄆ一ㄥˊ) ⒈ ?不傾斜,無凹凸,像靜止的水面一樣:平地。平面。平原。 ⒉ ?均等:平分。平行( xíng )。抱打不平。公平合理。 ⒊ ?與別的東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平列。平局。平輩。 ⒋ ?安定、安靜:平安。平服。 ⒌ ?治理,鎮(zhèn)壓:平定。 ⒍ ?抑止(怒氣):他把氣平了下去。 ⒎ ?和好:“宋人及楚人平”。 ⒏ ?一般的,普通的:平民。平庸。平價。平凡。 ⒐ ?往常,一向:平生(a.從來;b.終身)。平素。 ⒑ ? |
平水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平水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