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哀
- 拼音qī āi
- 注音ㄑ一 ㄞ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七哀[ qī āi ]
⒈ ?魏晉樂府的一種詩題。起于漢末。漢王粲、三國魏曹植、晉張載皆有《七哀詩》,為反映社會動亂,抒發(fā)悲傷感情的五言詩。
⒉ ?泛指多種哀傷。
引證解釋
⒈ ?魏 晉 樂府的一種詩題。起于 漢 末。 漢 王粲、三國 魏 曹植、晉 張載 皆有《七哀詩》,為反映社會動亂,抒發(fā)悲傷感情的五言詩。
引《文選·曹植<七哀詩>》 唐 呂向 題解:“七哀,謂痛而哀,義而哀,感而哀,怨而哀,耳目聞見而哀,口嘆而哀,鼻酸而哀也?!?br />隋 江總 《在陳旦解酲共哭顧舍人》詩:“獨酌一樽酒,高詠七哀詩?!?br />唐 杜甫 《垂白》詩:“甘從千日醉,未許七哀詩?!?br />元 薩都剌 《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韻》:“共君且飲酒一斗,處世不必歌七哀。”
⒉ ?泛指多種哀傷。
引唐 陸龜蒙 《次幽獨君韻》:“落日送萬古,秋聲含七哀。”
國語辭典
七哀[ qī āi ]
⒈ ?魏晉樂府的一種詩題,起于漢末。所謂七哀指痛而哀,義而哀,感而哀,怨而哀,耳目聞見而哀,口嘆而哀,鼻酸而哀。為反映社會動亂、抒發(fā)悲傷情感的五言詩。如王粲、曹植、張載皆有〈七哀詩〉。
七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七 | qī | 一 | 2畫 | 基本字義 七 qī(ㄑ一) ⒈ ?數名,六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柒”代)。 ⒉ ?文體名,或稱“七體”,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。 ⒊ ?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,共七次,稱“做七”。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even |
哀 | āi | 口 | 9畫 | 基本字義 哀 āi(ㄞ) ⒈ ?悲痛:悲哀。哀求。哀嘆。哀鳴。哀思。哀鴻遍野(“哀鴻”,哀鳴的大雁;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,流離失所的災民)。哀艷(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)。 ⒉ ?悼念:哀悼。默哀。 ⒊ ?舊時稱死去母親:哀子(a.母喪而父存;b.古稱居父母喪的人)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grief、mourning、pity、sorrow 相關字詞 悲、樂 造字法 形聲:從口、衣聲 English sad, mournful, pitiful; pity |
七哀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七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