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弩之末
-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
- 注音ㄑ一ㄤˊ ㄋㄨˇ ㄓ ㄇㄛˋ
- 繁體強弩之末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強弩之末[ qiáng nǔ zhī mò ]
⒈ ?弩:古代用機械發(fā)箭的弓。強弩所發(fā)的箭,已達射程的盡頭。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(jīng)衰竭,不再有力量了。
例強弩之末,力不能入魯縞。——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
英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-spent force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彊弩之末”。
引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:“且臣聞之,衝風(fēng)之衰,不能起毛羽;彊弩之末,力不能入 魯 縞?!?br />謂強弩發(fā)出的箭,到了末程,連 魯 絹也穿不過。比喻衰微之勢。 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曹操 之眾,遠來疲弊,聞追 豫州,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,此所謂‘彊弩之末,勢不能穿 魯 縞’者也。”
明 張煌言 《上延平王書》:“兼之虜勢已居強弩之末,畏澥如虎,不得已而遷徙沿海,為堅壁清野之計?!?br />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十回:“自從前兩年開了個 山西 賑捐,到了此刻,已成了強弩之末,我看不到幾時,就要停止的了?!?br />聞一多 《文學(xué)的歷史動向》:“南宋 的詞已經(jīng)是強弩之末?!?/span>
國語辭典
強弩之末[ qiáng nǔ zhī mò ]
⒈ ?強弩射出的箭,到射程盡頭,已經(jīng)沒有力道。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(jīng)衰竭,不能再發(fā)揮效用。參見「彊弩之末」條。
引《三國演義·第四十三回》:「曹操之眾,遠來疲憊,近追豫州,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。此所謂『強弩之末,勢不能穿魯縞』者也?!?/span>
強弩之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弩 | nǔ | 弓 | 8畫 | 基本字義 弩 nǔ(ㄋㄨˇ) ⒈ ?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,泛指弓:弩弓。弩機。弩手(弓手)。弩箭。弩炮(發(fā)射石塊的弩機)。 漢英互譯 crossbow English cross-bow, bow; downward stroke |
末 | mò | 木 | 5畫 | 基本字義 末 mò(ㄇㄛˋ) ⒈ ?尖端,梢:末梢。末端。秋毫之末(毫毛尖端)。 ⒉ ?最后,終了:末了( liǎo )。末尾。末日。末代。窮途末路。 ⒊ ?非根本的,次要的,差一等的:末業(yè)。末技。舍本逐末。 ⒋ ?碎屑:末子。碎末。 ⒌ ?傳統(tǒng)戲劇角色名,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:正末。副末。外末。末本(以男角主唱的雜劇)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end、last stage、minor details、powder、tip 相關(guān)字詞 終、始、初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final, last, end; insignificant |
強 | qiáng qiǎng jiàng | 弓 | 12畫 | 基本字義 強 qiáng(ㄑ一ㄤˊ) ⒈ ?健壯,有力,與“弱”相對:強壯。強健。強人。強力。強大。強勁。剛強。富強。列強。強弩之末。年富力強。 ⒉ ?程度高:強手。強烈。強酸。能力強。 ⒊ ?勝過,優(yōu)越,好:強干。爭強好( hào )勝。 ⒋ ?有余,略多于某數(shù):強半(超過一半)。 ⒌ ?使用強力,硬性地:強占。強加。強攻。強悍。強橫( hèng )。強梁(強橫霸道)。 ⒍ ?著重,增加分量:強化。增強。 其他字義 強 qiǎng(ㄑ一ㄤˇ) ⒈ ?硬 |
強弩之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強弩之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